">
黃岡日報通訊員 郭偉 李佳豪
從一個缺乏戰斗力、創造力的黨支部,到成為團結互助、主動作為、為群眾辦實事的好班子,黃州區路口鎮王家灣村僅用大半年時間就“破繭成蝶”,完成精彩的蛻變。
抓黨建,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
王家灣村位于白潭湖片區核心區范圍,東臨白潭湖,西靠三臺河,南接南湖街道辦事處,北連黃州工業園。全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550戶、1675人,黨員83名。
在換屆前,王家灣村“兩委”各項工作嚴重滯后,黨支部由于班子凝聚力不夠、組織制度落實不嚴和服務意識不強,屢次被鎮黨委點名批評。
2018年,村“兩委”換屆選舉啟動后,王家灣村通過選優配強“兩委”班子,新班子樹立全局一盤棋理念,很快展現出強勁的凝聚力與執行力。
在黨建方面抓嚴抓牢,加強支部黨員的學習教育。堅持每月召開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開展各種學習以及大討論、大交流。召開組織生活會,對黨員進行民主評議,開展黨性體檢,列出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方案,及時整改。
黨建工作抓牢固了,村組干部的工作作風有了根本的轉變,黨員群眾思想意識逐漸增強,村支部的戰斗力大大提升。
主動作為,全力服務項目建設
王家灣村一直是白潭湖片區拆遷退地的主戰場,服務片區重大項目建設成為王家灣村組干部的日常工作。
“新班子上任后,要抓好班子建設,不斷提升黨員干部的黨性意識,創新思路、方法和載體,凝聚黨員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努力發揮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服務好重點項目建設,服務好群眾。”2018年年底,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童承志對換屆后的村支部書記涂海華這樣叮囑道。
在駐村干部高國勝的指導下,涂海華以增強黨性意識為立足點,加強班子建設,制定一系列制度,增強黨員服務群眾的意識。在工作中,他與班子成員敢于擔當,主動作為,并結合實際,想方設法攻克一道道難題,解決了一起起民生大事。
王家灣小區第二批回遷工作因為涉及到路口鎮百丈咀、祠崗、謝家小灣、下湖漁場,范圍大、人數多、情況雜,遲遲沒啟動,這是壓在涂海華心里的一塊石頭。為讓老百姓早日住進還建小區,村“兩委”經過反復研究,多方協調,制定了詳細具體的回遷方案。今年3月30日,王家灣村順利完成第二批回遷工作,王家灣回遷98戶,分房151套,百丈咀、祠崗、謝家小灣、下湖漁場共166套。
第二批回遷工作完成后的第二天,在王家灣村委會主任王友平的帶領下,工作專班開始了3組、5組、6組和7組的拆遷工作。專班人員每人實行包干到戶,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現場指揮拆遷……僅用3天時間,王家灣村順利拆除房屋80戶、退地150余畝。拆遷工作完成后,村干部個個曬得黑黝黝的,喉嚨變得嘶啞。
“新班子工作務實,有干勁。相信在他們的帶領下,王家灣村群眾的生活會越來越好。”談起新班子,王家灣村老干部李平艷稱贊道。
用心用情,搭起干群“連心橋”
為實現“整鎮提升,整村建強”,村里投入200萬元改造了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內設黨員生活館、便民服務大廳、報告廳、村史館、社區禁毒中心、醫務室等,為方便群眾開展政策咨詢、業余休閑提供了便利。
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王家灣村多次組織黨員群眾代表到南湖工業園、東湖街道長江社區學習參觀,并結合村實際,將先進經驗靈活運用到村級事務中。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全力推動“陽光村務”工作,加強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及時化解各類矛盾。
拆遷退地啟動后,村里的群眾面臨著從村民到市民角色的轉變。如何讓失去土地的群眾生活有保障?村“兩委”一直把這作為頭等大事來研究。
隨著白潭湖片區建設加快,市政務中心、城東小學、亞行、綜合館項目逐步入駐王家灣,村“兩委”干部主動協調,先后安排村民就業60余人。
通過爭取政策,目前全村年滿16歲以上的村民均辦理了失地農民保險。與路口中心衛生院簽訂醫療合作協議,對困難家庭就醫實施優惠政策。多次組織村民參加種植、養殖技術培訓,為創業青年提供政策、金融、市場等方面的服務,促進群眾就業創業。同時,扎實推進鄉村文明創建,引導村民樹立講文明、樹新風的觀念。
如今的王家灣村,干群齊心謀發展,正在合力共建和諧幸福的新家園。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