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石日報訊(記者 田城 通訊員 占鑫 姜孝康)陽新縣白沙鎮石清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正在用綠水青山打造出一座座金山銀山,該村不僅讓荒山披上“綠裝”,還流轉土地種植草坪,產生了實實在在的生態和經濟效益,這或許能為黃石市其他鄉村的發展提供借鑒的樣本。
種樹30年,讓綠色染遍了荒山
石清村,是白沙鎮幾個偏遠山村之一,山脈環繞,將3200余名村民分割成14個村民小組。
因為交通不便,過去的石清村窮得叮當響。為謀生計,村民背井離鄉,靠一根“風鉆”討生活。多年下來,石清村的隧道風鉆工,居然成了村里重要的勞務輸出工種,如今有上百位專業風鉆工一年四季奮戰在全國各地工地。
村里資源倒是有,金銅鐵鎢,儲量也不大。關鍵是,開山挖礦理念,與村里的發展思路是相違背的。
“破壞環境,打破子孫后代飯碗的事絕不能干。”村支書阮士勇信念篤定,他一次次拒絕了礦老板開辦選礦廠的要求。
村里的發展困擾在山,但出路也在山。
65歲的老黨員趙才進說,過去30年,村民們挖荒山,種杉樹,用這種經濟林將一座座山頭披上綠裝。因為是經濟用林,杉樹產生的效益不僅補貼了村民口袋,也讓集體事業的發展有了基礎。
樹越栽越多,綠化面積越來越大,生態也越來越好。
如今,林業是石清村的產業之一。
在國家生態文明和綠色崛起戰略引領下,石清村的山被賦予更多元的生態動能。
因為有植綠的傳統,村里發展油茶和果樹也深得村民支持。這幾年,借著國家精準扶貧春風,在村“兩委”引領下,一批村民發力種植新品種的經濟林,收益渠道多元化了,美麗宜居富裕的農村生活可期。
5日,記者走訪該村多個自然灣,發現果樹和油茶樹在山上蔚然成林。1000畝油茶基地、400畝觀光花果園、600畝白茶基地、300畝吳茱萸基地……昔日茅草叢生的山梁披上了綠裝。
出門見綠——山不荒了,群眾的心也不慌了。
一棵小草,做出了大文章
石清村“兩委”剛開始也沒想到,種草,還能賣錢。
一棵小草,能做什么樣的文章?
5日上午,石清灣,廣闊的水田被改造成平整的旱地,地上綠草如茵,一眼望不到頭。
“一根草賣不成錢,成百上千畝,可就是大生意了!”安徽投資客方家英一邊指揮村民切割草皮,打捆,一邊指著遠處另一個灣子說:“看那邊,我馬上要再發展600畝草坪,目前在石清村先發展到1000畝。”
方家英是生態綠優優草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之一。這些草,學名果嶺草,通過人工培育成片,時下售價一平方米6元到6.5元。
當天,大冶市一個綠化項目要用1000多平方米草皮,工人們正忙個不停。
對于這個草業公司來說,市場供不應求已經成為常態。“手里先有草才敢出去談業務,不然沒貨。”
今年,武漢市正全力備戰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武漢將城區綠化率提升到了空前高度。這家扎根在石清村的草皮公司,幾乎每天都要向武漢運送2000多平方米的草皮。
這些草皮,“跟割韭菜一樣”,割了還會長,一年兩季。方家英算了一筆賬,除去租金、土地平整、肥料和人工開支,一畝地純利潤可達5000元。
田地不再拋荒了,勞動力解放出來了。
每天,草坪上有三四十位工人在干活,時薪10元錢,用工非常靈活。一年下來,這家公司要發百萬元“功夫錢”給村民。
村莊“綠”起來 群眾腰包“鼓”起來
2018年5月,村“兩委”引來草皮公司,把田地進行流轉,改造成片,全部種草。
石清灣400多畝田地,涉及200多戶人家,田地被分成500多塊。
“群眾工作能不能做通,是檢驗黨員干部和基層堡壘的智慧,也檢驗著群眾的信任度。”阮士勇首先發動黨員干部,召開群眾大會,聽取意見。之后,讓黨員們挨家挨戶做工作。
“一畝地租400元,每5年上漲20%,相當于坐在家里拿錢。再者,地租出去了,完全可以幫忙種草收草,額外增加收入,何樂而不為?”在58個黨員、14個賢達理事會的共同努力下,土地順利流轉,挖機轟鳴,很快將地整平連片。
“山上種綠樹,地里種綠草,種苧麻。這些年,首先是黨組織帶頭干出成績,然后把‘綠’字寫進了群眾的心坎,這種變化是長期的結果。”聽說村里要發展雜柑,老黨員趙才進帶頭做事,跟十幾個貧困戶長期在山上勞動,除草、剪枝、施肥樣樣搶在前面,勁頭頂得上一個大小伙子。
存欄千頭山羊養殖場、200萬枚鴨蛋合作社;200噸糧油加工廠、230畝苧麻基地……靠山吃山,以山養山,在石清村“兩委”引領下,村子大力實施特色經濟立村、科技興農、調整產業結構富村,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活村的理念,不僅讓村莊綠起來,更讓群眾腰包鼓起來。
當前,該村村民的人均純收入以每年10%速度遞增,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