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東楚晚報記者 陳子才 見習記者 萬泰然 通訊員 李抒陽 汪瑩)因為輕信網絡投資,市民小趙在過去一個多月里,不慎卷入到一個“炒黃金白銀”的騙局中。25日,累計投資超過11萬元的他,幡然醒悟:每次申請提現,客服都稱平臺出現異常,還要支付額外的保證金,這顯然是個騙局。
20多歲的小趙對投資很有興趣。
今年1月,一名陌生人添加小趙為微信好友,并告訴小趙,他有一個投資“黃金白銀”之類的項目,希望小趙可以參與進來。
剛開始,小趙一直持觀望態度。可他發現,這名好友經常在朋友圈中發布類似信息,還自稱是預約員,不少人因此賺了錢。
5月10日,對方又給小趙發來信息,詳細介紹了投資方式。“他告訴我,投資的門檻最低是1萬元。主要投資方式為,通過某平臺,在黃金、白銀等低價的時候買入,高價的時候賣出。”小趙告訴民警。
小趙想先投入1萬元試試水。可根據對方指導,第一筆就虧損了2000元。
這是怎么回事呢?
對方說,可以在后臺幫忙操作,但小趙還需要追加投資。小趙又充值了24000元,并將投資平臺的賬號、密碼告訴了對方,交由他操作。
此后一個多月,小趙在該投資平臺的賬戶頻繁出現異常。他咨詢平臺的客服人員,可得到的回復要么是追加投資,要么是繳納提現保證金。
為了收回此前投入的資金,小趙一次又一次地輕信了對方的說辭,不斷往該平臺中充值,直至累計超過11萬元。
6月25日,小趙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迅速向黃石港派出所報警。
警方提醒市民:在互聯網上看到關于網絡購物、網絡中獎、網絡理財、網絡炒股等可疑信息時,一定要做到不信、不轉賬、不匯款、以免上當受騙,造成經濟損失。
據悉,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