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記者黃培、齊一璇 通訊員謝萍)進入2019年,國家頒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包括2015年頒布實施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吹響了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的號角。職業院校從過去規模擴張的外延式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多地轉向內涵式發展。5月30日,湖北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劉義接受了記者專訪,詮釋學?!稗D型提質 建成優質高職?!钡霓D型之路。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劉義接受專訪
專業群對接產業群 實現抱團式發展
“建設專業群就如同打造城市群?!眲⒘x書記談起對專業群建設的理解,“過去我們建設的是一個個相對獨立、不相關聯的專業,這幾年,我們緊盯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高新技術的發展,打造相互關聯、密切聯系的專業群,實現抱團式發展。”
目前,學校形成了裝備制造、資源工程、信息技術等8大專業群,重點打造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兩大專業群,謀劃依托兩大專業群,形成教師的流通、師資的同享。
2019年4月25日下午,由湖北省教育廳指導、湖北省信息技術職業教育集團主辦、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承辦的湖北省信息技術職業教育集團人工智能技術高峰論壇暨“人工智能+”產教聯盟籌備會在湖北科技職業學院召開。學校以“人工智能+X”專業群建設為契機,搭建產教融合平臺,深入探討政校行企研聯動合作,開展校際互通、校企融通、產學研究、政府咨詢等工作。

湖北省信息技術職業教育集團人工智能技術高峰論壇暨“人工智能+”產教聯盟籌備會
服務新技術領域 實行錯位發展
“傳統專業產能過剩,畢業生供大于求。要想實現從簡單地擴大規模,到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必須改革院校體制,找準發力點,錯位發展?!眲⒘x書記談起職業院校轉型的思路時強調:“要緊跟時代,服務新技術的發展,參與行業企業的標準制定,為新領域亟需的人才補充隊伍?!?/p>
據悉,學校為實現錯位發展,僅去年在先進制造技術的一個職業教育技能實驗室的投入就超過了1000萬。學生也不辱使命,在國賽、省賽上捷報頻傳。2018年,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奪金,榮獲一等獎3個,一等獎獲獎人數位居全國第九;在2018年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再獲一等獎6個,參賽專業實現100%全覆蓋;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上成功入選國家隊;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湖北省選拔賽上榮獲一等獎4個;在第二屆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俄羅斯賽區賽上,榮獲移動機器人賽項團體三等獎。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學子在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賽項獲一等獎
推進終身教育 建社區教育示范學院
為貫徹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戰略部署,落實教育部提出的把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作為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推進終身教育、社區教育和繼續教育,2018年湖北科技職業學院的繼續教育學院轉型為社區教育學院。
劉義書記認為,“職業教育院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為社會做出貢獻?!?018年9月3日,社區教育學院迎來首批“銀發學員”。僅2個小時,聲樂基礎班、鋼琴班、民族舞等班即報滿。學員表示,魯巷周邊高校多、科研單位多,湖北電大在魯巷舉辦社區教育,方便了周邊老年人的學習,是慈善工程、公益工程。
學校把社區教育學院定位于學習資源豐富、線上線下相結合,在湖北具有較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社區教育品牌;搭建了湖北終身學習平臺——湖北社區教育網,讓更多的學習者在更大范圍內、更自由的時間段共享優質學習資源,感受終身學習帶來的樂趣;致力于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點建設模式,以期推進全省社區教育學院體系建設。
走出去 請進來 構建教育共同體
“我們分幾批次選擇不同專業的教師,送到德國、韓國、香港等國家或地區的學校,以及國內的優勢院校,實現培養模式、課程開發、師生互換等方面的合作?!眲⒘x書記補充道,“除了向外面的優質高職學習,我們的教師也必須到企業去鍛煉,去接觸一線的技術,確立學校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實現學校對接政府、對接行業、對接企業、對接資本、對接高端研發機構的‘五個對接’,不跟社會脫節。”
2018年,湖北科技職業學院組織傳媒藝術學院人物形象設計專業2名教師帶領9名學生赴韓國西京大學開展美容項目的短期游學培訓,并順利通過考核,獲得結業證書。2019年5月26日至6月1日,學校組織工商管理學院的10名學生赴泰國博仁大學和泰國格樂大學進行為期一周的游學。
放眼世界,劉義書記對我國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很有信心:“新時代,新模式。職業教育要高站位、高緯度,擺脫低質量發展。中國的教育理念、中國的教育標準、中國的教育模式都要走出去,教育發展要有所追求?!?/p>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劉義
培養優秀人才,服務經濟發展。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正全力轉型發展,既開拓創新、又守正堅持,既面向國際、又扎根湖北,既關注經濟、又服務社會,在高質發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