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7時06分,芒種。
朗誦丨敬一丹 講解丨宋英杰
配樂丨巫娜 - 淡香拂云
芒
6月
6日
種
作者/宋英杰
節選自《二十四節氣志》
6月5日或6日為芒種。
所謂芒種,是指有芒的作物(麥)應收,有芒的作物(稻)當種。這是一個關于農候的節氣。有些地方,是小滿時節麥已大滿。有些地方,是小暑時節麥方大熟。時間跨度很大,并非能夠被圈定在一個節氣之中。

作家陳忠實在《初夏》中描述了此時關中的節令物候:
太陽正當午時,小河川道里,綠色的麥穗梢頭,浮現著一層淡淡的輕煙一樣的藍色霧靄。這兒那兒的棉田里和稻地田,穿花衫的女人和赤臂裸身的男人,在移栽棉苗,在撅著屁股插秧。彎腰曲背在大太陽下的勞動是沉重的,田野里繁忙而又沉寂。

此時麥氣浮動,人們繁忙而又沉寂。芒種,也可稱為忙種,所謂“麥黃農忙,繡女出房”。
這個時節,人不閑,地也不閑。在很多地方,是麥穗收盡,稻秧登場。旱地耕過,灌作水田。無暇慶賀麥收,又要開始插秧了。
有一則諺語,形象地刻畫了“雙搶”時節的情景:“早上一片黃,中午一片黑,晚上一片青。”早上,成熟的麥子還沒收割,一片金黃;中午搶收完畢,露出土地原本的黑色;晚上搶種結束,又呈現新苗的一片青色。

一方面是夏收,一方面是夏種,“杏子黃,麥上場(cháng),栽秧割麥兩頭忙”。夏收、夏種、夏管,正所謂“三夏”大忙時節。所以芒種之農事,體現一個“忙”字;芒種之“考事”,也體現一個“忙”字。春爭日,夏爭時,小滿趕天,芒種趕刻。
說到芒種,《紅樓夢》中,黛玉葬花、寶釵撲蝶都發生在芒種時節。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中寫道: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

芒種節擺設禮物為花神餞行,眾花皆謝,女孩子們美美地把自己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延續著花季之美。
“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是把芒種視為春夏之交界,大概是秉持花落即春歸的理念。
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在陽春三月,風吹桃花,落紅成陣,滿身、滿書、滿地皆是。為了讓花兒“質本潔來還潔去”,黛玉“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將落花裝入絹帶,埋入花冢。

芒種時節,“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春殘花漸落,“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勾起了黛玉顧影自憐的傷感。氣候惡劣,“風刀霜劍嚴相逼”;花期匆促,“明媚鮮妍能幾時”。與春作別之時,一半是憐春,一半是惱春:憐春忽至,惱春忽去;無言地來,無聲地去。
每次品味一個節氣,便有一番別樣的感慨,時光仿佛如花飄過,似水流過。春天亦如美眷,真的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唐太宗詩曰:和氣吹綠野,梅雨灑芳田。可以作為芒種節氣的主題詩。芒種又作“忙種”,諺語說,小滿趕天,芒種趕刻。芒種之忙,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一粥一飯來之不易。

宋英杰:“忙種”,天道酬勤
芒種 · 新知
“芒種”時節忙什么?來看《手繪節氣·芒種》~
芒種 · 詩意

《詠廿四氣詩·芒種五月節》
唐·元稹
芒種看今日,螳螂應節生。
彤云高下影,鴳(yàn)鳥往來聲。
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
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 時 雨 》
(節選)宋·陸游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觀刈麥》
(節選)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約 客》
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圖/視覺中國
芒種至
盛夏即將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