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陳嶼通訊員彭正權張威
2月3日,臘月廿九,凌晨1時。古城襄陽仍在沉睡中。中鐵武漢局集團襄陽機務段內(nèi),燈火通明。55歲的火車司機張祖剛,正在做出發(fā)前的準備。張祖剛擔任司機35年,累計防止各類事故490余起,安全值乘列車210余萬公里,是湖北省首位安全行車突破5000趟的火車司機。
“馬上就要退休,今年是我參與的最后一次春運。”指紋錄入、酒精測試、IC卡數(shù)據(jù)確認——這些步驟,已重復成千上萬遍,今天,張祖剛仍一絲不茍。“35年前,剛上崗,首次參加春運,覺得火車司機蠻令人羨慕。可一想到除夕晚上不能回家,我和幾個同事在開往重慶的列車上抱頭痛哭一場。后來,漸漸習慣大年三十堅守。”張祖剛說。
張祖剛認真檢查機車車況,他即將駕駛的是HXD3C0039,“這機車是2013年出廠的,新著呢!”檢車是細活,要確認機車每個部件都可靠穩(wěn)定才行。“我先后開過十幾個型號的機車。現(xiàn)在的車,更快也更安全。”張祖剛說,機車時速已從70公里提升到120公里。
2時50分,信號機亮起白燈,機車出發(fā)時間到了。3平方米操作間里,張祖剛謹慎地注視著前方,每一個信號都和同事反復確認,相互提示。10分鐘后,機車頭駛入襄陽站。
襄陽是焦柳鐵路、漢丹鐵路、襄渝鐵路干線交匯處,是進出川、陜、豫、鄂的咽喉通道。張祖剛往來的襄渝線是熱線,連著四川、陜西、湖北這幾個勞動力輸出大省,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勞動力遷徙。“八九十年代,這趟車是務工專列。車上擠滿拖著麻袋、扛著箱子的打工者,以五六十公里的時速,將人們帶出大山。”張祖剛回憶,那時,每逢春節(jié)前后,旅客便潮水般地涌入車站。“步入新世紀,旅客穿著更好、更時尚了,行李也變輕、變少了。近幾年,旅客變化更大,旅游的背包客開始多起來。”張祖剛笑著說。“3時16分,K1173次列車,旅客登車完畢。”循著列車無線調(diào)度電話的呼叫,回望一眼站臺,老張充滿深情:過了這次春運,自己鐵路生涯就要畫上句號啦。可他并不失落:“2019年,襄陽即將進入高鐵時代。以后,我要以旅客的身份,坐高鐵到更多的地方去看看!”
3時19分,列車前方綠色信號燈亮起,列車緩緩駛出襄陽站,向陜西省方向開去。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 - 網(wǎng)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