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發布會現場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電昨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就會議議程和人大工作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立法工作開局良好,監督工作成效顯著
過去一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制定監察法,通過有關重大問題的決定4件;常委會制定英雄烈士保護法、電子商務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8件法律,修改個人所得稅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47件次,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9件……張業遂援引詳實數據說,十三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成立以來,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加快立法步伐,實現了本屆立法工作的良好開局。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加強和改進監督工作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效。一是推動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努力增強監督實效。
今年立法任務重,將四方面推進
張業遂說,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已初步擬訂,四方面立法任務“很繁重”:
一是抓緊制定修改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急需的法律。除外商投資法外,還將修改土地管理法、專利法、證券法,制定資源稅法等。做好授權決定和改革決定相關工作,保證重大改革于法有據。
二是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立法。包括抓緊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繼續審議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疫苗管理法草案和藥品管理法修正草案,制定長江保護法等。
三是加強國家安全、社會治理領域立法。包括制定出口管制法、數據安全法、生物安全法、社區矯正法、退役軍人保障法等以及修改刑法。
四是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有關法律制度。包括修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和議事規則等,繼續審議法官法、檢察官法修訂草案,制定政務處分法等。
外商投資法是新時代利用外資的基礎性法律
今年大會的一大看點,就是提請審議的外商投資法草案。張業遂說,制定外商投資法,就是要創新外商投資法律制度,取代“外資三法”,即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成為新時代我國利用外資的基礎性法律。
外商投資法草案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等管理制度,確保中外投資享有同等待遇,并對外國投資者普遍關心的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等問題作出明確的保護規定。張業遂說,這是我國外商投資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將提高投資環境的開放度、透明度和可預期性,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張業遂說,我國對港澳臺投資一直參照外商投資進行管理。制定外商投資法,不會改變國家對港澳臺投資的法律適用安排,相關制度還將根據實踐需要不斷修改完善,進一步為港澳臺投資提供更加開放、便利的營商和發展環境。
人工智能相關法律已列入本屆五年立法規劃
人工智能在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同時,其應用也具有不確定性,會帶來法律關系、道德倫理等方面的新挑戰。
張業遂說,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一些與人工智能密切相關的立法項目,如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和修改科學技術進步法等,列入本屆五年立法規劃。同時,把人工智能方面立法列入抓緊研究項目,圍繞相關法律問題,進行深入調查論證,努力為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談到個人信息保護法,他指出,我國雖有刑法、民法總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和規章涉及個人信息保護,但總體呈現分散立法狀態,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專門法律來加以規范,形成合力。“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列入本屆立法規劃。相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和起草,爭取早日出臺。”他說。
中國有限的國防費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
在談到國防預算問題時,張業遂說,保持國防費合理適度增長,是維護國家安全、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需要。
他介紹,從2016年起,中國國防費增速從連續五年兩位數降到了一位數;2018年中國國防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約為1.3%,而同期一些主要發達國家的國防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都在2%以上。中國有限的國防費完全是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
希望中美雙方繼續抓緊磋商達成互利雙贏協議
談到中美經貿問題時,張業遂說:“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希望雙方繼續抓緊磋商,達成互利雙贏的協議。”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事實充分證明,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合作是雙方最好的選擇。
他說,中美之間存在差異、分歧十分正常,但這并不必然導致對立、對抗。中美兩國利益深度交織,一個沖突對抗的中美關系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用冷戰的舊思維來處理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問題,是肯定沒有出路的。
張業遂說,中國對美國的政策是一貫的、明確的。我們致力于同美國實現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同時,堅定捍衛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他表示,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美雙方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在拓展合作的基礎上管控好分歧,確保兩國關系沿著正確的軌道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