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輝(前排左)接受頒獎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萍英 通訊員姚雪
騎著摩托奔波在大山之中,調侃叫自己“土輝”。今年31歲的湖北巴東縣清太坪鎮白沙坪小學志愿支教教師袁輝榮獲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系我省唯一獲獎個人。
2012年9月,從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的徐州小伙袁輝,只身來到湖北省巴東縣清太坪鎮姜家灣小學當志愿者。到2014年暑假,已經完成志愿者服務工作的袁輝并沒有選擇離開,而是繼續留在清太坪做支教志愿者,今年已經是他支教的第7個年頭。
“杯子里的水漂著游蟲,補充了蛋白質。打電話要跑到公路上去才有信號,可以鍛煉身體。住的是鄉村原始石頭房,早上推開窗可以看到孩子們嬉笑打鬧,晚上可以看到山林野趣,林里還有人陪著我,那里有七八座墳墓。”談到初到巴東的生活,他一副樂呵呵的腔調。
在他的朋友圈里,孩子們是他唯一的主角。爬樹、踢球、打滾,教孩子們古詩詞寫繁體字,他的課堂從不枯燥,也布置很少的作業。這種寓教于樂的“快樂教學”模式一度遭到家長的質疑,他常騎的摩托車被人放了氣、輪胎被劃,還有村民到處散布“袁老師不會教書”的謠言。
“那時候也想過放棄”。袁輝說,但是后來一想,有分歧是因為跟家長的溝通太少,他們一輩子在農村,認為課堂就應該是他們想象的樣子可以理解。
為了不讓患有成骨不全癥的青青(化名)輟學,袁輝開始了“走教”的模式,每周到青青家義務上課,每周去兩到三次,每次往返25公里,堅持了近6年,摩托車也騎壞了兩輛。
條件艱苦、收入微薄,袁輝卻對孩子們十分大方,曾把1000元獎金全部捐給孤兒譚某某作生活費。每到逢年過節,他總會給幾位最困難的孩子家里送去禮品。
近年來,袁輝積極聯系各界朋友和公益組織,幫扶山村教育事業,使白沙坪小學面貌煥然一新。在他帶動下,其母校南京大學以及武漢多所高校都向巴東派出了志愿服務隊伍,助力鄉村教育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