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襄陽5月24日電 題:湖北襄陽一離休干部60余載尋找58名犧牲戰友骨骸
作者 胡傳林 周定武 阮班明
他用60多年時間,苦尋58名犧牲戰友的骨骸。他就是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離休干部熊子勛。近日,他獲評湖北省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
近日在襄陽谷城采訪時,已經92歲高齡的熊子勛老人在回憶那段滄桑歷史時,仍無法釋懷,幾度落淚。
1949年3月23日深夜,一小撮敵對分子在谷城縣紫金區(現為紫金鎮)發動武裝暴亂。4天后,谷城縣獨立營第三連奉命剿匪,不料在茶園溝遭遇土匪埋伏,58名解放軍戰士下落不明。事發后,谷城縣特派作戰經驗豐富的熊子勛為區長再次進山剿匪。經過9個月艱苦戰斗,成功解放了谷城西南山區。
熊子勛介紹,當年他帶人進入茶園溝時,草叢中到處散落著解放軍戰士的衣服、鞋子等,而尸骨卻不見下落。
他含淚將戰友遺物就地埋葬,并在心中立下重誓:“戰友們是在紫金犧牲的,我這當區長的一定要找到他們的下落。”

熊子勛展示當年收集的證據和資料 胡傳林 攝
1950年底,剿匪結束后,熊子勛調回縣里工作。每當想起犧牲在紫金大山里的戰友,他總是徹夜難眠。工作之余,他開始了苦尋犧牲戰友的漫漫長路。
聽說沈陽一名教導員那里有戰友名單,熊子勛立即踏上了去沈陽的列車。到了沈陽,教導員說名單在文書那里,熊子勛又輾轉來到文書的老家湖南。經艱難尋訪,他最終在四川找到了這份珍貴的名單,并一一向犧牲戰友的親屬發出“追烈通知”。
1982年至1989年,熊子勛先后被診斷出胃癌和肝癌,但他兩次給老伴寫下遺囑后悄悄進山:“只要有一口氣在,我就要完成對犧牲戰友的承諾!”
1988年6月,熊子勛在山中尋找戰友墳墓,大雨傾瀉而下,一股泥石流把他沖下山去。翻滾中,他被兩棵樹擋住身體,撿回一條性命,右眼卻被嚴重刺傷,最終失明。
就這樣,每找到一人,他便會給烈士立一個墳頭,祭奠他們的在天之靈。到2011年,最后兩名革命烈士證明被送到他們的親屬手中。至此,熊子勛把所有犧牲人員(58位戰友及兩名革命群眾)的犧牲經過、掩埋地全部查清,并為他們申報了革命烈士。
從開始尋找戰友骸骨那一天起,熊子勛就開始動筆撰寫《磨盤山平暴記》,最終完成了50多萬字手稿,后改名為《黎明的鐘聲》,于2008年正式出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