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李超霖)“小龍蝦可以幫忙清理嘛?”胡奶奶在餓了么菜場的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第一次使用餓了么“智慧菜場”功能,幸運趕上了小龍蝦九塊九一斤的優惠,并且最終到手的是按照胡奶奶要求去了蝦線的干凈新鮮小龍蝦,對于這次餓了么菜場的初體驗,胡奶奶表示很滿意很驚喜。
2019年6月26日上午,這一幕出現在獅城名居農貿市場。據悉,這是全國第一家上線的餓了么菜市場,與農貿市場達成合作意愿后,餓了么在農貿市場內設立了前置倉儲區,顧客在餓了么app平臺的“智慧菜場”挑選菜品下單后,會有餓了么的專業人員在市場內挑好優質菜品,再由騎手送往顧客的手中,這整個流程下來,三公里范圍的顧客僅需半小時不到就可買到新鮮菜品。“我們是有專業的采購員負責配貨,配送員僅負責配送,保證菜品質量,更高效完成配送,提高顧客的體驗感。”餓了么菜市場獅城名居站點負責人王紅凱表示說,通過他了解到,“智慧菜場”的品類很多,除了從農貿市場的商戶這里拿貨之外,“前置倉儲區”會為節省時間前期儲備一些米油鹽醬醋糖等保質期較長的貨品,盡可能滿足顧客在品類上的需求以及縮短配貨配送時間,給予顧客更為舒適的購物體驗。

餓了么菜場。(通訊員 供圖)
除了便利了顧客,對于農貿市場的商戶而言,餓了么菜市場也是在為他們做“加法”。據農貿市場運營負責人、華和農業董事長勞大江表示,獅城名居農貿市場每天30萬的交易額中,開啟線上模式后,交易額增量接近10%,“智慧菜場”在餓了么app中顯示有2400單的月銷量,這不僅幫助了商家在高峰期分流客流,更通過網上購菜的方式增加了營業額,“入駐餓了么后肯定越來越好啊,訂單越來越多,單量一天有一兩百單,確實增加了總利潤,還降低了菜品的耗損。”獅城名居農貿市場的商家洪女士對此創新很滿意。
據了解,從2019年4月,餓了么菜市場上線近兩多月來,在客流量高峰時期,獅城名居農貿市場一天接單高達500多高單,勞大江表示說:“菜市場在2017年便開始有下坡路的趨勢,在互聯網經濟的影響上,這種到家服務很熱門,我們是主動尋求轉型,增加線上的環節,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作為先行試點的首家餓了么菜市場,已經在這附近居民中備受歡迎,預計在未來將有3家進入這種線上線下并進的新模式,年底爭取達到50家覆蓋。
餓了們菜市場獅城名居站點菜品包括了水果、蔬菜、海鮮以及一些連鎖品牌,品種豐富,可滿足附近居民的日常需求,線上購菜的價格也與農貿市場無異,為三到五公里范圍內的居民提供了更多了便利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