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6月30日電 (王子濤)信息化發展為中國鄉村治理提供了新手段。
在上海市寶山區南周村動遷過程中,村保潔隊員中的5人被評為“最美南周人”,動遷家庭被邀請免費拍攝全家福,“動遷補償標準”通過線上平臺公布……信息更公開,村民更有獲得感,這都得益于上海寶山正在推行的智能化治理系統“社區通”。
上海市寶山區委書記汪泓說,“社區通”是上海市寶山區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分析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建立的以黨建為引領、以移動互聯網為載體、以城鄉居民為主體、以有效凝聚精準服務為特點的智能化治理系統。
2017年2月起,寶山的居民村民開始逐步在手機上使用“社區通”。目前,寶山全區462個居委、103個村委上線,覆蓋48萬戶家庭,“社區通”已發布社區公告36萬余篇,互動交流超過8800萬人次,民眾點贊2200萬人次。
“我們始終把‘社區通’定義為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提高村居治理水平的一個智慧工作系統,效果如何,得看基層黨組織是否能充分發揮出戰斗堡壘作用,得看群眾的合理訴求能否及時得到回應并解決。”上海市寶山區委副書記周志軍說。
在鄉村治理上,“社區通”建立了“村民—村—鄉鎮—區”治理架構,各村形成小治理單元,設獨立二維碼,村民實名認證、黨組織審核通過后成為用戶,將治理重心真正下沉到村。
針對農村地區現狀,“社區通”專門開設了“鄉村振興”“村務公開”“鄉愁鄉音”版塊,展示鄉村振興工作進展,全透明公開村內財務收支、各類票據、動遷房分配、村干部報酬等村務信息。
依托“議事廳”版塊,建立了議事協商操作鏈,如針對村民發布的“增加臨時停車位”“垃圾如何便捷分類”“村民福利費發放”等議題進行互動討論,精準把握村民需求。再如,針對羅店村(居)民提出的出行難問題,區鎮兩級聯動,優化了鎮域內7條公交線路。目前,寶山全區各村提出議題800余項,形成自治公約和項目200余個。
社區民警、家庭醫生、社區律師們也都在“社區通”上擁有了自己的板塊,力求通過線上及時回應、線下及時解決,把優質服務送到村民手中。
“全國其他城市也都有基層社區治理的需求,目前‘社區通’已經在北京市、山東省開展試點應用。”上海市寶山區民政局局長貢鳳梅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