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19年7月5日,開啟建設的北洋橋垃圾填埋場已披上綠裝

圖為2012年12月24日,填埋場垃圾最高近7米

圖為2012年12月24日,垃圾填埋場上的拾荒者

圖為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建成后的效果圖

圖為2019年4月8日,正在治理的北洋橋垃圾填埋場

圖為2019年4月8日,挖掘機在填埋場進行挖溝埋管等土壤治理操作

圖為2019年5月16日,工人在北洋橋垃圾填埋場鋪設草皮
圖/楚天都市報記者朱熙勇鄒斌
文/楚天都市報記者呂銳通訊員謝文剛鄧涵予
在漢口,美輪美奐的園博園是在垃圾填埋場上建起的。如今,東湖之濱,面積達559畝的北洋橋垃圾填埋場,也將化身一座世界級的生態公園——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
昨日,施工方中冶南方城建公司項目負責人李明鑫介紹,曾經雜亂不堪的垃圾場,在半年前已完成土方堆積整形,以利于后期處理?,F在山體上已披上綠裝,綠草如茵,顏值大大提升。
目前,公園已經完成了全部的土建、設備工程,準備進入好氧穩定化運營階段,公園建設也在同步進行中,預計明年建成。屆時,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將向市民開放。
建設對標美國曼哈頓中央公園
曾經,從歡樂大道高架橋驅車去武漢火車站,在北洋橋附近,總會聞到一股難聞的臭味,夏季尤甚。因為,歡樂大道一側就是北洋橋垃圾填埋場。
北洋橋垃圾場于1990年正式投入使用,位于洪山區白馬洲村、北洋橋村區域內,占地559畝,主要消納整個青山區、洪山區和平鄉、武昌區徐家棚、楊園街一帶的生活垃圾,設計使用年限20年。
2013年,超期服役3年后,北洋橋垃圾場正式關閉,這也是武漢市關閉的市區最后一個垃圾填埋場。
封場5年之后,2018年,武漢將該填埋場的生態修復工程列為第七屆軍運會環境整治工作重點推進項目,由中南設計總院承擔生態修復主標段的總承包工作。由此開始,這座存在了近30年的巨大垃圾山,開始了蛻變之旅。
中南總院設計團隊負責人謝文剛介紹,生態修復工程設計之初,總院設計團隊就將該項目作為世界一流的核心商務區中央公園打造,對標美國曼哈頓中央生態公園。
先進技術防止滲濾液污染東湖
謝文剛介紹,修復項目最初考慮將填埋場整體開挖搬遷,但該方案投資大、耗時長、開挖搬遷存在二次污染的隱患。后來根據項目實際,創造性地采用填埋場生態修復成套關鍵技術,將垃圾場原位修復變身城市生態公園,大幅降低了工程投資、避免了二次污染、縮短了楊春湖商務區開發周期。
據介紹,填埋場修復后將成為楊春湖商務區的唯一一座綠地公園,并與東湖綠道連為一體,成為城市重要的綠色引擎,服務周邊商務區建設?!氨毖髽蚓o鄰武漢站、東湖的特殊地理位置,給生態修復工程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敝x文剛介紹,為助力軍運會圓滿召開,縮短楊春湖商務區開發周期,垃圾填埋場修復采用了好氧快速穩定化關鍵技術,將填埋場降解穩定速度比自然穩定的方式提高了20-30倍,將本需要30年穩定期的填埋場,縮短至一年半。
根據垃圾填埋場的現狀,項目同時使用柔性垂直帷幕進行隔斷,提升修復效率。在最短時間內,徹底消除北洋橋垃圾場的環境污染隱患,防止垃圾場的滲濾液污染東湖水體,滿足后續城市公園建設的要求,實現“垃圾變黃金”的設想。
公園內建城市陽臺可俯瞰東湖
據介紹,北洋橋北側至填埋場頂部高差為24-26米,為確保園內步行道路,滿足無障礙規范及步行舒適度,項目還設計了活力步行系統——“城市高線廊”,將楊春湖城市副中心內城、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與東湖景區進行連接,可以將游人快速引導到頂部的“城市陽臺”,創造俯瞰東湖的最佳位置,提供360度全視角欣賞東湖與城市中心天際線的地點。
此外,位于公園西側的“城市環保教育中心”,呈現為地景建筑。場館結合環保教育與垃圾處理科技展示于一體,同時還可開展科普、親子活動等,周邊還會配套建設停車場、洗手間等設施。
謝文剛介紹,在現有的垃圾堆方上,施工方將利用覆土建筑、小型公共體驗場館、戶外場地設置等立體空間,增加建設多樣變化的市民活動場所。屆時,公園建成開放后,可舉辦小型草地活動、雕塑與藝術品展覽、親子游樂等。北洋橋中央生態公園也將和園博園一樣,蝶變成為長江以南的城市生態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