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樂清)“我們也想過上好生活,但這殘疾,能讓我有什么辦法?”三年前英山縣陶家河鄉重度殘疾人劉杭寫在孩子作業本上的一句質問,讓當時的殘聯幫扶干部陷入了深思。三年后,當殘聯幫扶干部再次來到劉杭家時,劉杭在電腦上敲出了一句話:“身體殘疾,脫貧路上我們不掉隊。”短短三年時間里,通過電子商務的渠道,劉杭不僅實現了自己致富的夢想,更成為了十里八村電商致富的典型人物。
這就是面對當年的質問,英山縣殘聯給出的答案:通過對殘疾農戶開展培訓,教他們運用大數據和電子商務方式,避免殘疾帶來的不便,讓殘疾人與全英山人民共同進入小康。在貧困殘疾群眾家中,無限連接的網絡代替了殘缺的肢體,通達的物流改變了不能出門的窘境,大數據下的電子商務渠道,讓殘疾人一樣能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追求自己的致富夢想。
6月24日,對于石頭咀鎮居委會天柱路的肢體殘疾人劉淇來說是個大日子。因為今天他要再次踏上求學的路——去縣城學習電子商務知識了。長期以來,他都依靠自己的文具店生活,但有限生意僅僅只能保障糊口,脫貧對他來說,只是個遙不可及的夢。前幾天殘聯的干部上門告訴了他,縣殘聯與衛東職校聯合舉辦農村殘疾人電商培訓的消息。他早就聽過電商可以致富,當場就報了名。6月24日這天正是他和其余59名殘疾人開學的日子,面對新知識和致富的希望,劉淇不愿意錯過老師講的一字一句。
對比滿懷希望的劉淇,楊柳灣鎮高家坪村肢體殘疾人李德奇顯得自信而穩健了很多。作為去年參加培訓的學員,在培訓結束后他就以自己承包經營的87畝水庫為基礎,成立了養殖合作社。通過改變傳統養殖模式、變更魚類品種、增加魚量密度、增設垂釣餐飲項目等辦法拓展業務。同時打通了線上推廣方式,將產品銷售到四面八方。今年他又雄心勃勃的進入了建筑行業,帶領著當地40多戶貧困戶一起增收。
劉杭、劉淇、李德奇、吳遠強,在英山還有更多的殘疾人通過網絡致富的故事。自2018年以來,英山縣殘聯已經連續舉辦了2期專門針對農村貧困殘疾人的電商從業培訓,結下了累累碩果。全縣涌現出一大批殘疾人典型,有的在企業得到一展所長的機會,有的實現了自己創業夢想,有的產品遠銷全國各地,有的帶領鄉親奔向小康。面對此情此景,縣殘聯理事長袁學武說的好:“殘疾人是身體有殘缺,但精神不殘缺,只要助他一把力,他就能起跑,甚至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