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日報訊(特約記者楊洪霞通訊員張楊)“每人每天供水量有20公斤,取水時間不超過20分鐘,取水垂直距離不超過80米、水平距離不超過800米,這就算是安全飲水有保障了。以后大家有飲水方面的問題請直接打我電話,我隨叫隨到……”9月29日,鄖西縣土門鎮九龍寺村管水員熊立山利用院落會向村民解答精準扶貧“兩不愁三保障”的安全飲水知識。
如何提高建檔立卡貧困戶對脫貧攻堅政策的知曉率,提升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鄖西縣委、縣政府采取多種形式對貧困群眾實施扶智,開闊其視野,增強其致富本領和發展內在動力。該縣在全縣黨員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致富能手、產業大戶、護林員、管水員、樓棟長、養路員、村醫、保潔員中發掘了眾多技術能人、“土專家”和農村文化藝人,多管齊下、多措并舉、多方聯動推進智志雙扶工作,使群眾堅定脫貧信心,增強脫貧能力。
“凡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可隨時攜帶扶貧手冊到當地鄉衛生院進行免費體檢,并根據身體實際狀況辦理慢性病卡。”近段時間每到上午9點,鄖西縣店子鎮七里溝村的戶戶通大喇叭準時響起,向村民們宣講最新的健康扶貧政策,特別向貧困戶講解了“985”政策報銷范圍及標準、門診慢性病定補、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報結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等健康扶貧政策。
“前段時間我看病花了不少錢,原本以為報銷手續麻煩,結果聽包戶干部上門宣傳得知,在鄉鎮衛生院就能報銷。”七里溝村村民張友華高興地說。更讓張友華高興的是,以前家里只有兒子一人在外打工掙錢,自從去年村里建起托兒所,兒媳就進了托兒所工作,他和妻子也在村里的艾葉加工合作社找到工作,家庭收入逐步增加。
“黨的惠民政策暖人心,兩不愁三保障,干部戶戶走到,人民群眾真滿意,村村通上柏油路,文化廣場最豐富,國富民強奔小康……”湖北口回族鄉三天門村文藝宣講員用朗朗上口的快板詞唱出了農民現在的幸福生活,村民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傳來叫好聲。
“我們村里的文藝宣傳隊開展惠民政策宣講,將扶貧政策口語化,讓群眾聽得懂、記得住,切實提高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和群眾的滿意度。”三天門村文藝宣講員楊祖勝說。
鄖西縣委書記張濤介紹,針對精準扶貧“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扎實開展“戶戶走到”攻堅月和脫貧攻堅“百日沖刺”活動,深耕細耘“戶戶走到”責任田,通過院落會和惠民喇叭傳遞的一項項惠民政策、致富模范講堂里講述的一個個榜樣故事、技能培訓課堂里傳授的一個個致富技能,讓鄖西群眾致富的步伐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