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阮智廣、韓吉超、宋世濤)溪澗養魚、水田種稻,村里辦廠、家家有業,昔日自給自足的偏遠山區,如今變成了產銷各地的“魚米之鄉”。這是鄖西縣槐樹林特場發展生態冷水產業的真實寫照,也是鄖西稅務部門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的又一成果。
槐樹林特場是湖北大梁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所在地,這里海拔1000多米,全年無霜期達222天,平均氣溫12℃至14℃,冷水資源豐富,水質純凈。近年來,在減稅降費等利企惠農政策支持下,當地充分依托資源優勢,做足山水產業文章。
位于特場藥樹坪村5組的響水溝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依山就勢分梯級而建,養殖金鱒、虹鱒、中華鱘等各種冷水魚9萬尾,年收入近百萬元。
合作社成立以來,稅務部門積極主動溝通聯系,精準開展政策宣傳、輔導服務,在納稅申報、發票領購、優惠政策落實等方面集中發力,為合作社降成本、減負擔。
“我們依托山勢特點,研發設計的流水養殖模式,獲得國家專利,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認證,不僅銷售免征增值稅,還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提起稅收優惠政策,合作社負責人黃禮靖連連稱贊。
與冷水魚依山就勢用水不同,冷水稻則有著更為廣泛的地形適種性。位于特場槐樹村6組的湖北大梁冷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整合全場1500余畝水田,通過建立“統一配種、統一施肥、統一防治、統一回收、統一品牌銷售”“五個統一”產銷模式,實現規模化種植,年產冷水稻160萬斤,總產值達500萬元。
“每年都有企業上門訂購,銷量特別好。”特場農機服務中心主任汪滸介紹,當地水溫較低,冷水稻生長周期長,收獲的稻米香味醇、粘度好、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青睞。
近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合作社大米產銷出現困難。鄖西縣稅務部門及時聯系、主動服務,輔導優惠政策落實,助力產銷對接。
“稅務部門不僅給我們送來了熱心服務,更送來了真金白銀。”合作社負責人周新紅介紹說,他們不僅享受了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政策,還成功入駐電商平臺,實現了以線下銷售為主向“線下+線上”并行的銷售模式轉型。
減免的稅費也被用在了“刀刃上”。2021年,合作社引入智能插秧機、病蟲害防治無人機,運用側深施肥和生物防治技術,為冷水稻的增產提質保駕護航。
2022年,鄖西縣提出打造“全域生態有機農業示范區”,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鄖西稅務部門應聲而動,推出農業企業一攬子稅費優惠政策指引,點對點精準推送、直達快享。未來,將有更多的冷水產業、生態產業由“冷”變暖,實現綠色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