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梁時榮、張曉燕)3月6日,經過20多天查找“元兇”和精準治療,一位持續發熱的病毒性腦膜炎患者從十堰市太和醫院感染科康復出院。
2月12日,陜西旬陽縣患者陳某,因持續發熱原因不明,發熱得到有效控制,被緊急轉入十堰市太和醫院感染科治療。此前,患者在當地醫院住院8天,最高體溫超過39度。
感染科副主任王傳敏介紹,患者入院當晚,突然躁動不安,不能配合任何診療活動。經檢查發現,患者頸項強直,且出現血壓下降、心律失常,進入昏迷狀態。經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胸腔積液、心臟增大,檢測結果提示感染中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肝腎損傷。感染科迅速對其實施搶救。
2月13日一大早,王傳敏細心查看了患者, 發現在升血壓藥物及高流量吸氧維持下,患者生命體征尚穩定,但依舊發熱、頸部強直,處于昏迷,頭顱CT也未發現腦出血及梗死病灶。
王傳敏從家屬處了解到,患者于2021年10月曾被其他醫院診斷為肺結核,后服用抗結核藥物3個月停藥。結合這一信息,王傳敏判斷患者顱內感染可能性大。考慮到顱內感染病情進展迅速,嚴重時可導致脊髓損傷出現癱瘓,甚至致死,王傳敏決定為患者實施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
2月14日,王傳敏結合腦脊液檢查結果,排除了細菌感染導致化膿性腦膜炎的可能。由于病情緊急,隨即給予診斷性抗結核治療,同時實施綜合性抗病毒感染、甘露醇脫水降低顱內壓、激素抗炎及改善受損器官功能等治療。隨后患者血壓回升,心律失常得到控制,肝腎功能及心功能各指標較前好轉,但神志仍未恢復,仍有頸項強直。
2月17日,醫生再次為患者實施腰穿腦脊液檢查,結果提示顱內高壓有緩解,腦脊液常規及生化指標較前好轉。
尋找“元兇”期間,王傳敏不斷梳理分析患者病情演變過程,結合針對結核感染的實驗室檢查,又得出結核桿菌導致顱內感染依據不足的結論。王傳敏遂果斷停用了抗結核藥物,繼續開展抗病毒感染治療。隨后,患者的血液標本檢測回報柯薩奇病毒感染,為病毒性腦膜腦炎的診斷提供了實驗室依據。經后續針對性治療,患者神志恢復清醒,體溫恢復正常,復查腦脊液完全正常,頭顱增強MRI無異常。事實再次證明,病毒性腦膜腦炎診斷正確,柯薩奇病毒是導致顱內感染的元兇。
王傳敏介紹,柯薩奇病毒是一種腸病毒,是一類常見的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體的病毒,感染后人會出現發熱、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癥狀。王傳敏提醒,發熱雖然是常見病例,但是病因五花八門,因此精準診斷十分關鍵,患者一旦出現發熱,要隨即到醫院進行排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