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鄒景根、付書杰)“現在趕在雨季前疏通排水溝,全年干活200多天,掙個3萬塊錢不成問題。”初夏時節,登上湖北省鄖西縣河夾鎮來家河村文家坡山頭,放眼望去,一塊塊亮晶晶的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閃著藍光,這些電板源源不斷地把陽光變成電能。54歲的翁丁均與鄰居一起扛著鋤頭到離家一公里的光伏電站,繼續完成排水溝疏通任務。
像翁丁均這樣,把土地流轉給電站,變身“打工人”的還有周邊6個村的530名村民。
來家河光伏電站,占地3100余畝,裝機總容量10萬千瓦,2020年11月全容量并網至今已累計發電2.5億余度。上津鎮石廟村村委會主任歐啟印介紹,村里利用光伏收入,不僅設置了10個保潔員、治安員、護路員的公益崗位,還開展了公共設施維護、產業發展獎勵等小型公益事業,讓村民享受“陽光福利”。
鄖西縣年平均日照時數大于6小時的天數有187天,屬于湖北省Ⅰ類光資源可利用地區。從2013年起,該縣組織技術人員利用GPRS衛星定位開展土地篩查,全縣投資約15.5億元,在18個鄉鎮(場、區)建成光伏電站118座,總裝機約22萬千瓦,年發電1.9億余度,電量并網同時,為全縣所有行政村年增加村集體收入5萬元以上,4萬余人搭乘“光伏快車”增收。
良好的資源優勢,吸引眾多國內光電巨頭“向陽而聚”。2022年1月,鄖西縣與國投電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簽約清潔能源基地項目,主要開發高效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抽水蓄能等,項目投資200億元;2021年10月,鄖西縣與湖北中庸電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簽約21.7億元的電力裝備產業園項目,生產符合國家“雙碳”目標要求S22、SCB18一級能效變壓器及電池,將源源不斷的電流“打包拎走”。
鄖西縣順勢而為,加快建立多種類、多層次的光伏產業開發體系,讓陽光照亮振興之路。據介紹,該縣正在分期實施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利用黨政機關、醫院、學校、工商業屋頂等資源推進光伏發電,裝機總容量196.2兆瓦。據測算,鄖西縣累計建成近200兆瓦裝機的光伏電站,每年可節省標準煤約6.3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6萬噸。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