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甘曉燕)“所有設備將在3天后交付完畢,6天后到貨,14天后完成安裝調試,端午節期間正式批量生產。”5月21日,在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工業園區,湖北三合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肖新村用新申請到的“農擔貸”交完設備尾款后,高興的排起了工期,
去年12月份,鄖西縣從漢川引進湖北荷貴有限公司和湖北三和農產品有限公司聯姻,共同創辦了湖北三合食品有限公司,一期共投入了8000萬元,用于籌建十萬級無塵凈化車間和設備引入、樣品生產、市場拓展等。目前,該公司已組織3個團隊帶著生產的毛豆、花生、田螺、即食天河漁、香菇醬等樣品,與北京、深圳、昆明、武漢等達成了3000萬元農副產品戰略合作協議;與縣內19家經營主體簽訂農產品原料供應訂單協議。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投產在即,購買的設備尾款尚未付清,資金不足成了肖新村面臨最大的難題。
了解到企業困難后,鄖西縣農業農村局工作專班主動對接,通過“幫辦、代辦”的方式,成功為企業辦理了200萬元的產業“農擔貸”。“以前,辦一筆貸款要往銀行來回跑好幾趟,我們叫‘跑貸款’。但這次,從申請到入賬僅用了3天,不用抵押,貸款自己跑上門了。”肖新村興奮地介紹,項目自落地鄖西后,各個環節均有政府專班對接服務,親商愛商護商的營商環境,堅定了企業發展的信心。
今年,鄖西縣農業農村局立足當好“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對重點農業經營主體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為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針對農業經營主體面前的“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該局主動為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合作銀行和經營主體牽線搭橋,通過信息互通、項目共管、風險共擔的方式,最大化撬動金融資本投入農業產業,幫助農業經營主體爬坡過坎。
擁有3000畝的神霧片區茶葉基地始建于1970年,背靠5A級五龍河風景區,良好的生態區位,孕育了獨有優質的茶葉,神霧綠茶曾獲得“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中國國際名茶推介產品”等殊榮,但效益一直難以突破。
“急需更多的流動資金,突破茶園老化、炒茶工藝停滯不前的瓶頸。”鄖西神霧茶業集團董事長解金林介紹,多虧“農擔貸”送來了“及時雨”,在300萬元貸款的“撬動”下,公司成功改造升級了老茶園,引進了兩條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生產線和制茶工藝、技術,使生產出的茶葉優質率提高了10%。“開園至今已采摘鮮葉5萬余斤,銷售額達500萬元。今年能賣5000多萬元,比往年增加兩成以上。”解金林如是說道。
據悉,截至目前,鄖西農業農村局已成功為經營主體牽線搭橋,通過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辦理了480筆、3.56億元“農擔貸”。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