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柯勇 胡翠)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今年以來,房縣城關鎮以黨建為引領,推動資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協同、服務下沉,圍繞突出服務群眾、突出因地制宜、全力推進“黨建+鄰里中心”建設。如今從社區到鄉村,從園區到企業,各具特色的“黨建+”鄰里中心在全區逐步鋪開,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讓基層治理進入“快車道”。
老有所樂
“幼兒園、養老院,尊老愛幼記心間;不管幼兒和老年,黨的照顧都全面……”這是城關鎮白土詩經小鎮“黨建+”鄰里中心老年人文藝隊,文藝骨干楊松保寫的打油詩,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加上打火炮說唱,如此接地氣的說唱,引來陣陣喝彩。
楊松保說:“人退休了,但思想不能褪色。作為一名黨員,應以身作則堅持自主學習,保持黨員的先進性,一刻也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自己學好了領悟了才能向群眾多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決策部署,讓群眾與黨中央一條心一條路。”一番樸實的話語道出了老人對黨和國家的無限忠誠與熱愛,這份真摯的情感令人感動。
楊松保今年74歲,是退休教師,每天都要去一趟小區“黨建+”鄰里中心,看報、下棋、打火炮等。詩經小鎮小區屬于精準扶貧易地搬遷小區,入住精準扶貧戶881戶,因疫情影響,兒女在外務工不能回家陪父母,家里住著大部分從農村搬進縣城的老人,他們有太多的不適應,生活比較孤獨、單一。為了豐富老人文化生活,該鄰里中心成立了小區老年文藝隊,茶余飯后,大家聚在一起自導自唱自打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這讓喜歡藝術的毛友梅很高興。談起鄰里中心,楊松保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毛友梅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火炮樂器迷,年輕時因忙于工作,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如今,社區鄰里中心給了他“重操舊業”的平臺。他每天都到鄰里中心打火炮說唱,成了鄰里間小有名氣的“音樂家”。
與毛友梅一樣,楊玲也在鄰里中心找到了新的追求。原本當幼兒園教師的她,退休后本想回詩經小鎮暫住一段時間,結果,她卻選擇留下來,成了鄰里中心火炮說唱“作詞家”,“想不到這里有如此好的鄰里中心,舍不得回去了。”
“居民一有空就來鄰里中心轉轉,拉近鄰里街坊的關系,大家從看著眼熟、叫不出名,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詩經小鎮“黨建+”鄰里中心聚愛社工劉玉華介紹說:“內設有小區黨建陣地、業委會、協商議事、矛盾調解、圖書閱覽、兒童活動、老年活動等功能區,占地總面積310平米。”
幼有所育
“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長征中,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余次戰斗,攻占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干部多達430余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其間途經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何潔是一名社區工作者,她常常利用業余時間,在城關鎮曉陽村純水岸小區“黨建+”鄰里中心“四點半”課堂,為10多個小學生講述百年黨史。目前,全鎮鄰里中心有30余位黨員及社區工作者,自發組成了宣講紅色故事小分隊,發揮黨員的余熱,講好黨的故事,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懷。
“孩子爸媽都在外打工,我在家只能管她吃穿,教不了她寫作業。這兒有老師講故事,還提供免費輔導。”來到鄰里中心接孫女的李鳳林奶奶,對鄰里中心“四點半”課堂贊不絕口,“多虧了‘黨建+’鄰里中心,給我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像李鳳林這樣每天都來“黨建+”鄰里中心“打卡”的居民還有很多,“四點半”課堂更是“圈粉”越來越多。據了解,曉陽村溫泉·純水岸小區“黨建+”鄰里中心開辦了“四點半”課堂,組建了志愿者團隊,為3歲以上的孩子提供“四點半至六點”時間段的免費教輔服務,解決小學和幼兒園孩子放學后無人看管、無人輔導等實際困難。
事有所辦
幾天前,小西關社區居民杜天珍家里房子漏雨,因人生地不熟,聯系不到合適的工人幫忙添瓦補漏,正干著急時,鄰居支招讓她去社區祥和小區的鄰里中心。當天中午,她到小區鄰里中心反映情況。當天下午,小區就請來了工人,幫她解決了難題。
“居民來點題、小區黨支部和物業公司做解題”,居民“事有地說,難有人幫,怨有人解”,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黨建+”鄰里中心傳遞出祥和溫馨的鄰里氛圍,居民幸福指數大提升。
近年來,城關鎮以“黨建引領、資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協同”為抓手,持續推進“黨建+”鄰里中心建設,健全小區鄰里中心“建管用”體制機制。強化資金保障,落實鎮黨委出臺的以獎代補相關政策,根據鄰里中心實際情況,分別予以2—10萬元的不等補助,全力保障鄰里中心建設。每個鄰里中心明確1名社區干部進行專職管理,發動群眾黨員、小區退休黨員干部全員參與管理維護。突出治理效能,將鄰里中心作為群眾享受治理成果的有效陣地,黨組織定期召開居民懇談會,收集居民意見建議,向戶院長、樓棟長派單,加緊解決群眾反映的實際難題,化解群眾矛盾糾紛,提升群眾滿意度。截至目前,全鎮建成投入使用鄰里中心10家,開展了一系列精彩、便民、有益的社區活動40余場次,收集居民意見建議100余條,辦實事200余件,化解鄰里矛盾40余起,受到廣大居民群眾的普遍認可。
“整合下沉單位、志愿服務、社工組織、物業公司、樓棟(戶院)長等人力資源,與此同時整合民政、殘聯、新時代文明實踐、清廉家庭創建等項目資源,共治共建共享。并出臺了‘黨建+鄰里中心’建設以獎代補政策,采取鎮獎補一點、社區出一點、包聯單位支持一點的‘三點’精神,確保有錢建、有人管、起作用。”房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城關鎮黨委書記丁杰介紹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