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徐君輔) 夏末秋初的鄖西,山水鐘靈毓秀,鄉村各顯其美,生態產業百花齊放,文明鄉風蔚然成風,一幅鄉村振興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觀音鎮劉家灣村村民張朝國對此深有感觸。今年初,村“兩委”與群眾共同謀劃,按照“黨支部+第三方公司+農戶”運營模式,將張朝國等138戶農戶的閑置農房打造成特色民宿聚集地,交由第三方公司統一運營管理,每年向農戶支付租金,還帶動了周邊農業產業發展,張朝國所發展的幾畝桃子剛上市便被游玩的游客搶購一空。
走好鄉村振興之路,黨建引領是根本。鄖西縣將“黨建+”理念體現在惠企便民、基層治理、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紅色動能。
“黨建+”暢通惠企便民“最后一公里”
一輛輛重型卡車停靠在廠房門口裝卸貨物,幾輛叉車在車間自如穿梭,工人們忙著打膠擺板、冷壓修板......8月16日,坐落于鄖西縣河夾工業新區的湖北億德木業公司內一派繁忙,“新建的粉料廠投入使用后,每天的建筑板材產量直接翻倍,達到12000多張。”負責人何德恕介紹道。
而就在幾個月前,謀劃占地40畝的粉料廠因為部分廠址未與群眾意見達成一致,眼見就要耽誤工期進度。
了解情況后,河夾鎮組成“十合一”黨員先鋒服務隊多次入戶與群眾溝通,僅用一周時間就協助企業完成全部征地,并為其配備擴容一臺專用變壓器和一座過水橋梁,滿足了企業擴大生產的需要。
鄖西縣還將黨支部建在項目一線、黨員先鋒亮在崗位一線,著力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營商環境。
8月2日,鄖西縣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注意到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在孫子的攙扶下,前來辦理工傷保險供養親屬待遇業務。因老人家庭情況和身體條件特殊,工作人員立即為老人開通綠色通道,并自掏腰包為未吃早餐的老人和孩子買來食物和水,同時啟動幫辦代辦工作機制,第一時間將事宜辦好交到老人手上。
今年以來,鄖西縣深入開展“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落實“雙報到、雙報告”和“民呼我應、領辦實事”黨員干部下沉機制,在幫助解決企業用工用地難題、為失業群眾聯系提供就業崗位等民生實事上持續發力。全縣累計領辦實事3407件,解決實際問題2378個,化解矛盾糾紛1290件。
“黨建+”解鎖基層治理“幸福密碼”
家長上班脫不開身,孩子放暑假沒人照顧,一直困擾著鄖西縣城關鎮東營社區財富公館小區許多住戶。
針對這種情況,社區黨委引導小區新建“黨建+鄰里中心”,圖書閱覽室、兒童活動室等一應俱全。家長們上班時間將孩子寄托在鄰里中心,由小區物業和志愿者照看,下班還可以陪孩子在這里打球、看書,鄰里中心成為小區居民的另一個“家”。
像這樣的鄰里中心,鄖西縣城關鎮7個社區共有18個。該縣采取“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方式,配套建成心理咨詢室、矛盾調解室和休閑娛樂場所,成為群眾的溫馨家園。
民生穩,人心才穩,社會就穩。香口鄉八畝地村曾因“三務”公開不及時、對群眾反饋的意見處理不到位等問題,被納入全縣2022年軟弱渙散村進行整頓。村“兩委”從民生實事著手,硬化通組公路4公里,新建2300米水渠和2.2公里機耕路,新增垃圾周轉箱20個,清理排水溝300米,群眾的合理訴求得到有效解決。
“只有把群眾訴求作為工作落腳點,用心用情解決大家關心的問題,村‘兩委’班子才能得到認可,才有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村黨支部書記付詩康感慨道。目前,全縣14個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工作全部完成,為群眾辦好了一批民生實事。
鄖西縣發揮縣鄉村“三級動力主軸”的作用,扎實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走“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五共”興村之路,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協商共治”的城鄉治理體系。今年上半年,鄖西縣開展以“無治安刑事案件、無越級上訪、無公共安全事故”為主要內容的“三無”村(社區)創建活動,創建達標率85%。全縣赴省、到市、來縣上訪同比分別下降28.5%、81.82%、29.54%。“律師鄉村行”活動入選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縣聯合專業調委會被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
“黨建+”唱響鄉村振興“大合唱”
深山古樹清風,小橋流水農家。走進關防鄉沙溝村,青綠色的稻田隨風搖曳,千畝荷塘和夢里水鄉讓人流連忘返,吱呀轉著的水磨風車為鄉村平添幾分活力……
美麗鄉村帶動美麗經濟。依托仙河灣景區,沙溝村黨支部多次召開院落會,通過PPT將運營模式、發展項目直觀呈現在群眾面前,組織動員農戶通過入股的形式,參與到鄉宿、游樂園等聯合經濟體中。沙溝村黨支部書記盧從信介紹:“目前,在村黨支部示范、黨員帶頭參與下,39戶農戶加入股份制項目,聯合經濟體收入達到50萬元。”
村民鄭家興便是“股東”之一,入股不到2個月就拿到了3000元分紅,“加上特色農產品銷售和農家樂,收入不僅穩定,還比我在外面打工高。”鄭家興說。
從重點貧困村到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沙溝村的“蝶變”是鄖西縣強化黨建引領,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戰斗堡壘作用的一個縮影。鄖西縣以農村基層黨組織能力提升為抓手,選派368名駐村工作隊員,組建120支工作隊,實現駐村幫扶工作全覆蓋。該縣還深入開展村“兩委”換屆“回頭看”和“五提五好”黨組織創建活動,落實“三抓三促”工作責任制,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引領力。
安家鄉長崗嶺村通過黨支部引領,打造“一溝一產業、一嶺一特色”的“溝域經濟”,讓許多群眾走上了致富路,村集體經濟達到30萬元。但受自然環境、土地、技術等因素制約,難以進一步發展。
長崗嶺村的窘境是許多村都面臨的難題,如何破解村級經濟發展瓶頸,實現“全面提升、全域振興”?鄖西縣探索建立區域黨建聯合體,讓區域相鄰卻“各自為陣”的長崗嶺村、田坑村、神霧嶺村實現抱團發展、共興共榮。
長崗嶺村利用羊肚菌發展的成熟技術,帶動三個村農戶用好閑置土地,種植羊肚菌,再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加工、包裝、銷售。田坑村發揮省科技廳定點聯系優勢,為聯合體提供科技支撐,解決技術難題。神霧嶺村則將茶葉、中藥材等優勢產業與另兩村共享,共同擴大產業規模。目前,神霧嶺區域黨建聯合體已形成了茶葉、中藥材、羊肚菌3個產業黨小組,整合發展茶葉2400畝、中藥材3500畝、羊肚菌80畝,香菇57萬棒,高標準管護核桃300畝,帶動3個村450余戶群眾,年增收900萬元以上,戶均增收2萬余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