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郭軍)8月20日,竹溪縣委宣傳部迅速集結18名機關黨員干部,組成“抗旱救災先鋒隊”,深入到豐溪鎮周家壩、涼橋、正溝等鄉村振興幫扶聯系村,結合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察旱情、保供水、抗大旱、解疑難,同心合力“降旱魔”。
該“抗旱救災先鋒隊”冒著40多度高溫,奮戰在100公里外的豐溪鎮抗旱救災一線,減災成效立見:“松樹嶺安置點受災的農作物已澆上透墑水。”“過風埡安置點破損水管已修復,供水正常。”“幫忙采摘的黃皮椒500斤,螺絲椒200斤,已全部銷往蔬菜批發市場。”……
入夏以來,竹溪縣持續烈日高溫、干旱少雨。截至目前,旱災共造成新洲、兵營、泉溪等15個鄉鎮、4個農林場,8萬余人生活用水困難,17.5萬畝農作物受災。
“渴”不容緩,抗旱有“方”。面對旱情,竹溪縣委、縣政府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抗旱減災工作作為當務之急、頭等大事,先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抗旱減災工作,緊急下發《關于加強高溫干旱天氣防范應對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中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開展抗旱減災工作的通知》,縣領導率先垂范,萬余黨員當先鋒,10余萬干群頂驕陽戰酷暑、揮灑汗水,全力保供水“止渴”,科學施策“斗旱魔”。
該縣委書記柯尊勇,縣長許慶一帶頭深入包聯鄉鎮,在災情一線研究抗旱對策,指導鄉鎮用好水庫、塘堰、水井等資源,協調解決抗旱減災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統籌抗旱力量,保障人畜飲水需要,最大程度降低旱情對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
該縣廣大黨員發揚不怕吃苦、沖鋒在前的奉獻精神,活躍在找水打井、清疏溝渠、取水灌溉等現場。近1000名駐村工作隊員就地參加抗旱,積極排查因旱災返貧風險對象,動態監測、精準幫扶。
該縣堅持“一庫一策、一塘一策、一河一策”,科學統籌利用好有限水源;加快推進龍壩巖屋溝、蔣家堰洞溝河等規模水廠建設,兼并整合346國道沿線小水廠,實施“大水源、大管網、大水廠”,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徹底解決供水基礎設施薄弱問題。充分利用水泵、拉水車和送水服務隊等力量,采取分片供水,限時供水等方式最大限度保障人畜生活用水安全。
該縣環衛所17名司機請纓出戰,駕駛灑水車、高壓沖洗車、霧炮車等奔赴8個鄉鎮,持續送水40余天,累計送水量達1500余噸,有效緩解重點缺水鎮村用水困難;縣衛健局、豐溪鎮、向壩鄉等千余名黨員干部通過成立“黨員先鋒隊”、擔任“黨員先鋒崗”等方式,為特殊群體家庭送水保供。
截至目前,該縣先后實施80余處安全飲水工程,新建水源13處,新建蓄水池12座,延伸供水管網64.3千米,出動拉水車39臺2800余次,拉水送水14900余噸,積極緩解8萬余人用水難題。
“灌溉有保障后,我們將對旱死的茶苗進行及時補植,力爭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8月19日,竹溪縣水坪鎮船形寨村1200畝高標準生態有機茶園喝上提灌水。該村黨支部書記羅成說,“為了保住茶園,縣里緊急調撥1臺高揚程水泵和2000米水管,為我們送來了‘及時雨’。”
為減少旱情對農業帶來的不利影響,該縣水利和湖泊部門將31臺便攜式高揚程水泵、66430米水管等抗旱設備物資緊急調撥給各鄉鎮。農業農村部門不等不靠、主動作為,落實好技防、物防、人防等科學抗旱措施。76名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鄉鎮村組的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抗旱技術服務,推廣地膜覆蓋、秸稈覆蓋灌溉等節水技術,指導中耕除草覆蓋作物面積2.5萬畝,統防統治農作物11.2萬畝。
與此同時,該縣堅持災情日調度和24 小時值班制度,密切部門溝通協作,建強應急救援隊伍、備足應急救援物資,加強應急預案演練,切實防范旱澇急轉,全力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