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趙永琪)“參加座談會后,讓我對村級發展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對共同締造的理念非常支持,以后我要將自己的小院收拾好,為共同締造貢獻一份力。”近日,景陽鄉龔家坪村1組村民老劉,在參加完以“‘五共’為抓手,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的院落會后高興地說。
景陽鄉地處鄂陜交界地帶,依山傍水,風景秀麗,自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實施以來,該鄉充分凝聚發展共識,立足“漢江入鄂第一村”區域定位,積極踐行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五共”理念,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再上新臺階。
決策共謀“領好頭”,組織建設堅強有力。景陽鄉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對2021年新換屆村“兩委”班子就“運行情況”“履職盡責”“問題整改”“干部培訓”“檔案建設”“民情評價”等方面進行六查六看,對發現的問題按期整改到位,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18個村圍繞村級公共區域和農戶院落建設聽取群眾建議,累計召開院落會、村民小組會124次,廣泛匯集群眾智慧,在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改善、鄉風文明提升、村組道路修建收納群眾建議434條。結合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深入農家院落,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規范完善“三張清單”,為決策共謀上做到村情概況清。
發展共建“掌好舵”,特色產業百花齊放。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該鄉探索共建發展模式,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充分調動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打造“一村一品”發展格局。合理利用村域資源,科學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引導香菇、木本油料、線椒、五味子、金銀花、蒼術、連翹、白芨、生態漁業、馬頭山羊等特色產業集中規模發展,發動千家萬戶實現“戶均兩畝椒、收入過萬元”,做深加工,做廣銷售,做大基地,做響“景陽紅”品牌,逐步形成特色產業集群帶,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建設共管“種好景”,社會治理穩步向好。該鄉有效整合現有資源,牽頭劃分以兩個集鎮為主的兩大片區18個網格,鄉村兩級干部共同參與,建好隊伍義務監督員、互助志愿者隊、社情民意信息收集隊、黨建引領共同締造指導員四支隊伍,運用“365 有服務”信息平臺和黨員干部“雙報到 雙報告”機制,發揮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常態化開展村級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不斷推動普法宣傳等服務全覆蓋,同時針對“五共興村”相關要求,制定問題清單,全面提升村級精細化、全面化管理水平,以點帶面、連線成片,從“一處美”邁向“一片美”,從“環境美”邁向“發展美”,將黨建引領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
效果共評“搭好臺”,人才沃土增添動力。該鄉充分發揮群眾評價機制,建立群眾滿意度積分制,定期對對村級發展新進展、新成效、新方向、新舉措進行評價,同時結合外出成功人士多的特點,將效果共評延伸至鄉賢群眾中,成功從鄉賢中推選出31名院落“院長”,緊密親緣、鄉緣、地緣“三緣優勢”,建立外出成功人士聯系、座談機制,通過實施“鄉賢+”工作機制,廣泛凝聚鄉賢力量,不斷推動鄉賢情寄家鄉發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務,積極引入人才活水回鄉興村。
成果共享“唱好戲”,群眾生活更加殷實。該鄉立足百姓精神文化需求,以成果共享為支力點,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各項事業穩步發展。建造漢水文化長廊,在30公里土蘭公路沿線安裝太陽能路燈600盞;土蘭路升等改造工程、高標準農田項目、大蘭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基本完工;美麗鄉村示范路建設項目全面開工;鄂陜省際口子客運站、“漢水人家”農家樂項目改擴建、漢水移民文化展覽館等項目扎實推進;公共廁所、觀光亭、百姓大舞臺建造正在規劃,群眾生活多姿多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