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徐魏娥)茅箭區武當路街道位于城鄉結合部,近年來,因征地拆遷、城鄉建設等各類矛盾多,為解決實際問題、滿足群眾多元需求,武當路街道通過做實網格微治理,發揮網格化管理群防群治、互助自助、服務創新的治理優勢,推動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連接起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突出共謀共建,推行微治理,發揮網格組織號召力
街道黨工委一直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滿足居民實際需求為導向,開展網格微治理,搭建起“黨委領導、社區主導、社會聯動”的“3+N”共商共建共治平臺。
黨建引領,建細織密防護網。在2020年抗擊新冠疫情阻擊戰和2022年十堰市輸入性疫情保衛戰中,武當路街道實行網格化管理、小單元作戰,聯合轄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成立社區大黨委,把黨支部建在網格中,將黨小組設在樓棟上,建立大黨委8個、網格黨支部61個、樓棟黨小組258個,組建起一支1394人的網格隊伍,推動疫情防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形成了嚴防嚴控、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工作局面,圓滿實現了疫情“零輸入”、群眾“零感染”、管控“零漏洞”、服務“零距離”的目標任務。而后推而廣之,貼近居民生活,逐步延伸到社會治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建細織密了網格內開展安全生產、防火防汛防爆等防護網絡。
社區主導,筑牢筑實防控墻。優化居民小區網格布局劃分,進一步延伸治理觸角,將轄區67個大網格細化為212個微網格,選配363名樓棟長,762名志愿者,搭建“街道-社區(村)-網格-樓棟”的四級治理體系。通過整合轄區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在職黨員、無職黨員、退休黨員、下沉黨員(干部)、片區民警、志愿者、樓棟長等力量,充實網格可用隊伍力量,筑牢網格內涉及疫情防控、安全生產、消防安全、校園環境、鐵路周邊、食品安全等各項工作防控墻。
社會聯動,實現網格微治理“一網通辦”。通過聯動“小草義工隊”“常青藤”志愿服務隊、“陽光社工”等社會組織,鏈接轄區企事業單位、商超、醫院等社會資源,建立資源整合、聯動支撐、協調運作的協同機制,推動基層治理重心下移到網格、力量下沉到網格、資源下放到網格,實現黨建、綜治、城市管理、環保、物業管理以及法治服務等治理資源,全部在網格中整合,確保地域全覆蓋、人口全覆蓋,實現網格內各項社會治理內容“一網通辦”。同時,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契機,變網格內各類參與治理人員為服務員,充實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隊伍,實現居民群眾“最多跑一次”,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辦理審批事項等500余次。
突出互助自助,提供微服務,發揮網格組織執行力
走訪入戶,采集信息,提升應急能力。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關于全面推進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的部署要求,準確掌握轄區居民的基本情況,按照“網格管理、全面覆蓋、部門配合、齊抓共管”的原則,街道以“一戶一表”的形式采集信息,將居民的社保、生育、房產、戶籍等信息詳細采集登記,把網格內涉及計劃生育、安全生產、消防安全、民政救濟、城市管理、學校教育、食品安全、勞動保障等各項工作信息全面摸排上來,做到“一籃子”拎,進一步建立健全社區網格化管理體系,夯實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為人口普查、境內外返堰人員排查登記奠定堅實基礎,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已入戶采集錄入戶籍信息24851條,戶籍人口信息53506條,流動人口信息6351條,樓棟信息1328條,做到應采盡采、應錄盡錄。
居民下單,干部跑腿,提供暖心服務。疫情防控期間,通過各類微信公眾號、微信網格群、樓棟群、QQ群等載體將各社區(村)書記、主任、網格員的聯系電話在網絡平臺上予以公布,在每個樓棟單元懸掛樓棟長、志愿者公示牌,方便群眾聯系,敬老護幼、助殘解難,為其提供生活物資代購、水電燃氣代充等服務。在此基礎上,龔家灣社區持之以恒,抓鞏固落實和服務擴面,不斷完善服務內容、服務流程和評價機制,2021年在全市首創“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整合第三方、中介組織、慈善企業等社會資源,招募“時間客”,提供代購代辦、清潔衛生等10類服務,出臺一系列制度,實行居民“點單”、支行派單、志愿者接單,為群眾提供“線上”“線下”多選擇、便捷化的養老服務,得到轄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活動融入,三治融合,提高治理水平。一是以自治為基礎,激發基層治理內生力。動員黨員群眾2000余人開展義務巡邏、政策宣傳、環境整治等志愿服務400余次。利用“網格化+微調處”模式,由樓棟長收集記錄社情民意,網格員走訪排查,發揮鄰里互助調解、樓棟調解、網格調解、社區調解作用,從源頭減少了矛盾糾紛數量和隱患。近年來,網格內開展人民調解1345起(含口頭調解),調解成功1157起,糾紛受理率達到100%。二是以法治為保障,強化基層治理約束力。落實“一社區(村)一法律顧問”“一社區(村)一警”,派出所民警兼任社區副主任,深入開展“法律六進”和警地對接,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大調解”,確保“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村)”。三是以德治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軟實力。大力倡導市民公約和居民公約,營造講文明、樹新風的濃厚氛圍。同時,以智治開啟基層治理新模式,推進“雪亮工程”,開展“微視頻”建設,在公共區域新增高清探頭300余個,在農戶門口新增317個攝像頭,覆蓋轄區80%以上的鄉村院落,編織起一張信息化的安全網。
突出管理創新,筑牢微理念,發揮網格組織保障力
建章立制,夯實網格責任。嚴格執行基層社會治理“街道干部包社區(村)、社區(村)干部包網格、網格員(志愿者)包戶”制度,堅持“誰包聯誰負責、誰辦理誰負責和一包到底”的原則,實行“五定五包”的包聯職責,“五定”即定領導、定人員、定措施、定期限、定責任,“五包”即包排查矛盾糾紛、包收集民意信息、包化解推進、包政策宣傳、包引導穩控,形成“人人參與社會治理,個個維護平安穩定的格局”,力求把所有社會治理問題化解在當地,化解在基層。
暢通渠道,創新工作方式。通過網格員、樓棟長、志愿者、下沉黨員(干部)到戶到人走訪、“互聯網+”等,變群眾上門反映問題為上群眾門主動提供服務,變線下8小時反映問題為線上24小時反映問題,按照采集-匯總-分類-登記-分析(研判)-分辦-核實-調處(化解、穩控)-反饋-銷號的流程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推動群眾所急所難所盼信息搜集、分類、辦理更精準、更有效。
授予名分,激發工作熱情。社區借助“3+N”微治理平臺,從群眾需求端出發,明確志愿服務的7個基本目標,即尊老、睦鄰、助老、護幼、助需、解困、幫殘,服務范圍涵蓋醫、衣、食、住、行、護、學等生活多方面。通過舉辦網格長、黨小組長、樓棟長聘任儀式,由社區書記當眾宣布網格長、黨小組成員、樓棟長名單,宣讀崗位職責,并由樓棟長代表就如何履行職責,做好小區管理工作進行表態發言,在樓棟單元懸掛公示牌,在他們家門口懸掛標示牌,讓志愿者亮明身份,以飽滿的熱情進樓道、入門戶,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確保基本目標的實現,連接好服務居民的“最后一米”。
創新激勵,提升治理活力。社區組織評選“十堰好人”、“志愿服務先進個人”、“最美樓棟長”、“最美黨員”、“好兒媳”、“好婆婆”“最美網格員”“最美志愿者”等提供精神激勵以外,還可根據志愿服務時間兌換積分數量,享受暑期托管、免費健康體檢、加油券、物業費優惠劵、超市減免劵、洗衣、剪發等物質福利。其中龔家灣社區、三橋社區先后在小區開展優秀志愿者表彰、積分兌換活動,已經兌換物品約8600元。
通過建立積分與激勵約束間的利益聯結機制,讓網格微治理保持活力,引導更多居民參與其中,使參與社區微治理的各類主體有盼頭、有干頭、有甜頭,連接起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