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熊鵬)近年來,鄖西縣土門鎮統一戰線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縣委關于新時代統戰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緊扣鎮黨委、政府工作大局,在恪守初心中把握職責定位、在踐行使命中積極開拓創新,不斷畫大同心圓、尋求最大公約數,積極探索村級五老鄉賢治理模式,助力鄉村振興,打通統戰工作“最后一公里”。
突出五類人員建組織。一是把鄉賢評出來。為有效發揮鄉賢作用,土門鎮平原村堅持群眾的事情群眾自己說了算,通過小組會或院落會群眾自主推薦,推薦后報村“兩委”會商議,最后經黨員群眾代表大會民主評議,共評議產生在村內德高望重、組織協調能力強、熱心公益事業、辦事公道的的老黨員、老干部、老軍人、老模范、老教師等五老鄉賢8名。二是把鄉賢聚起來。在村“兩委”的牽頭下,平原村組建鄉賢聯誼會,按照“一會一約一組”的模式,修訂和完善了《村民公約》,積極發揮作用,為群眾自治打牢了基礎。三是把鄉賢用起來。在鄉賢聯誼會的倡導下,推行移風易俗,尤其是針對農村紅白喜事,以小組為單位建立紅白理事互助組。探索建立村民利益聯結機制,由鄉賢擔任互助組組長,負責紅白理事的用工調配。由“五老”組成的鄉賢力量,通過鄉賢們“賢”的引領、“敬”的尊崇、“能”的帶動、“德”的滋潤、“善”的教化,凝聚起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健全五類制度促規范。一是建立鄉賢聯誼會制度。立足黨群服務中心,由村黨支部牽頭,組織在家的五老鄉賢和在外的成功人士、鄉賢等組建鄉賢聯誼會,每半年至少舉行一次聯誼活動。二是建立鄉賢議事會制度。堅持“黨的領導、民事民治、補位輔助、規范管理”的原則,建立鄉賢議事會制度,由8名五老鄉賢每月召開1次專題議事會,聽取反映村情民意,支持鄉村發展,協助化解疑難矛盾糾紛,激發群眾活力,實現“村事民議、村事民治”,確保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順利推進。三是建立鄉賢定期培訓制度。結合每月的支部主題黨日活動,邀請五老鄉賢列席參會,定期對其進行培訓,及時將黨的政策和聲音進行傳達,引導他們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四是建立鄉賢調查摸底制度。全面摸清“家底”。把排摸鄉賢對象底數作為鄉賢統戰的基礎工作、首要任務,每月及時進行更新完善,動態建立鄉賢資源信息庫。尤其要加強對縣外異地鄉賢情況的了解掌握。五是建立民主評議考核制度。探索建立鄉賢認定、退出機制,制定了鄉賢準入負面清單,嚴格按照推薦、商議、評議等“三會”規范認定程序;對無法正常履職、履職不到位、群眾滿意度差、涉嫌違紀違法的鄉賢,可由鄉賢聯誼會勸辭或經鄉賢聯誼會理事會研究提出取消會員資格。
搭建五大平臺顯余威。一是搭建政策宣講平臺。鄉賢主動與村“兩委”干部融入一起把政策學懂,向群眾宣講明白。鄉賢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如宣楚國等鄉賢主動學政策,把法律政策宣講會開到黨群眾的心坎上,小組會、院落會成為工作的常態。今年來,累計宣講政策20余場次。二是搭建文化傳承平臺。每年開展群眾典型人物選樹、“五美農戶”以及“最美黨員”、“最美鄉賢”等評比表彰活動,深入挖掘和宣傳群眾身邊的好人好事,表彰先進典型12人,引導更多的鄉賢關注并積極參與到家鄉經濟社會發展中來,營造人人學習鄉賢、人人爭當鄉賢的濃厚氛圍,形成舉賢效賢、見賢思齊的良好風尚。連續十年來,該村無信訪問題上交,做到了矛盾不出村。三是搭建民主監督平臺。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在五老鄉賢模式中,進一步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將群眾是否滿意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每年接受群眾一次“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等內容的民主測評。四是搭建矛盾調解平臺。引導鄉賢發揮調解員作用,鄉賢們經常參加群眾會,群眾在小組會上提訴求、意見,能解決的第一時間解答在會上,不能解答的梳理整理,經村“兩委”研究、黨員大會集思廣益、鄉賢聯誼會出謀劃策后第一時間給當事人回復。五是搭建發展智囊團平臺。發揮五老鄉賢村級智囊團作用,加強對鄉賢的思想引領和組織引導,增進情感認同,推動鄉賢聯絡聯誼制度化、長效化,作用發揮精準化、集約化,以五老鄉賢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