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春斌 朱江)據十堰市經信局提供的資料顯示,十堰“一主四優多支撐”產業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成效初顯:2022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強勁增長,易捷特、東風小康等企業競相發力,預計全年生產新能源汽車10.7萬輛,增長77%,出口5.5萬輛,增長57%;新型電池產業發展迅猛,截至10月,全市共有新型電池規上企業20家,預計全年實現產值110億元;衛浴產業主要集中在竹山縣、房縣、竹溪縣,共有衛浴企業128家,其中規上企業38家,預計全年實現產值80億元;工業領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電子信息制造業),預計全年可實現產值150億元。
十堰加快構建的“一主四優多支撐”現代產業體系,匯聚了合力,有力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
構建“一主四優多支撐”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2022年,十堰市錨定湖北省委賦予的“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新定位,圍繞打造“山水車城、宜居十堰”,加快推進城市轉型、產業轉型、經濟轉型,突破性發展“一主四優多支撐”現代產業體系,匯聚合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據十堰市經信局黨組書記、局長金強介紹,2022年該市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0.7萬輛,增長了77%。
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是十堰再創“仙山、秀水、汽車城”戰略優勢的關鍵變量。
十堰市委六屆四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科學謀劃2023年經濟工作,提出要做大做強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一主”產業,突破性發展文旅康養、新型電池、綠色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健康等“四優”產業,培育壯大循環經濟、衛浴、清潔能源、數字經濟、供應鏈物流等多點支撐產業,打造有特色、高能級的優勢產業集群,構建“一主四優多支撐”現代產業體系。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
“一主四優多支撐”——一個新興的戰略性產業集群在美麗的十堰山水之間橫空出世,助力綠色低碳轉型,這將成為十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刻不容緩提升一主“首位度”
十堰因車而建、因車而興,自建市以來,汽車產業便是當之無愧的主導產業。
如今,十堰市刻不容緩提升一主“首位度”。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被推上了汽車產業發展的風口。
眼下,已是春暖花開時。位于十堰經開區的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裝車間里,生產線上一片繁忙,每兩分半鐘就有一臺純電動乘用車下線,車輛通過嚴苛的質量檢測后,直接送到物流轉運中心庫排隊裝車,全部發往上海裝船出口歐洲。
據了解,達契亞(Dacia)品牌電動車 Dacia Spring在歐洲上市后備受青睞。去年3月開啟預售就收到訂單16000臺,從7月份開始,每月新增訂單超5000臺,9月份登頂全國純電動乘用車出口冠軍,10月份出口量達5415臺。從3月到10月底,短短8個月就斬獲出口訂單超40000臺,成為風靡歐洲的頂流純電動乘用車。
據十堰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龔百林介紹,國際汽車產業整體呈下行態勢,易捷特新能源汽車公司銷量不降反增,逆勢上揚,出口形勢一片大好,企業現在滿產狀態。
因勢利導,十堰提出做大做強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一主”產業,就是要通過推動汽車產業從依靠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轉型、從商用車一車獨大到商乘并舉協同發展轉型、從單純發展汽車產業向汽車相關產業聯動發展轉型,實現主導產業的煥新升級,從而贏得市場、贏得未來。
十堰一手抓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綠色低碳產業培育。“綠色低碳”成為十堰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去年8月,東風特汽(十堰)客車有限公司出口美國的300臺“十堰造”新能源商用車正式交付。
新能源汽車上下游企業、鏈主與鏈主企業、產業鏈與產業鏈之間協同創新,發揮創新鏈集聚效應。十堰已形成以東風商用車、東風華神、東風小康、易捷特、三環汽車等企業為主的新能源整車研發生產格局。目前,全市具備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資質企業達8家。
千方百計強化四優“集聚度”
十堰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發展的前提是生態、優勢在生態。省委賦予十堰“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重任,對十堰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核心“賽道”,有了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動力電池相關產業鏈加速崛起。
這段時間,總投資約240億元的正威(丹江口)新能源智造產業園,正緊鑼密鼓有序推進中。園區以高比能鋰離子電池、鋰電正負極材料、新能源汽車芯片封裝材料、汽車三電關鍵材料等項目為核心,全力打造新能源核心產業集群。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年工業產值約700億元,稅收10億元以上。
與此同時,在位于鄖陽區的湖北昊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一片忙碌,烘干、燒結、研磨、干燥……經過多道工序,一塊塊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新鮮出爐。該公司一期的四條生產線已建設完成,月產值達10億元以上。目前,十堰已建、在建或將建的新能源汽車相關聯項目,總投資超過百億元。其中,遠景動力是全市新能源電池產業的鏈主企業、龍頭企業,也是遠景科技集團在十堰布局的五大項目之一,一期建設20GWh(億瓦時)智能電池項目。目前,產線調試與廠房建設同步進行,首條商用車插電式動力pack組裝線實現量產,首條電芯生產線第一批設備正陸續進場。
據遠景動力十堰項目園區建設部工程師李劍介紹,十堰項目整個園區一期規劃7條線,第一條線將在春節前投產,第二條、第三條線將在2023年3月投產,到2023年6月將有6條線達產。
作為一家動力電池生產組裝企業,東風力神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搶抓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加班加點趕制動力電池包,已成為企業目前的“新常態”。企業的主要客戶之一是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隨著易捷特進入月產銷萬輛模式以后,東風力神的供貨速度和供貨量得到了極大提升。東風力神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每月給易捷特的供貨產能在3000多臺,東風力神2023年產值將達到1.3億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大洋電驅研發、制造、銷售新能源汽車產品,是目前國內少數同時產出電池、電機、電控 “大三電”的生產陣地,企業已與東風商用車、特汽、易捷特等11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由過去的單一純電動整車向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拓展,目前,昊朔新能源、遠景動力電池、力神電池、大洋電驅等行業龍頭和頭部企業相繼在十堰落地,建成投產,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在十堰完成布局。
十堰市委將文旅康養、新型電池、綠色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健康定位為“四優”產業,與發展形勢和市場需求高度契合,與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高度契合,與發展方位和戰略定位高度契合。
文旅行業是“無煙工業”“綠色工業”。十堰文旅康養產業實現蓬勃發展。在位于鄖陽區的方特主題樂園項目施工現場,施工機械不停運轉,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主體工程加快建設。
方特主題樂園是十堰市招商引進的重大文旅項目,占地1015.1畝,由十堰城控資產運營公司、十堰聚鑫國投公司和華強方特集團共同投資46.5億元建設。該項目是國內首座以“儒、釋、道”思想精華為主題的大型文化高科技主題樂園,包含9個室內大型主題項目,近40個室外配套項目,以及數百項特色休閑景觀和主題餐廳、商店等,建成后將與武當山、青龍山地質公園、丹江口生態文化旅游區形成業態互補,有力提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水平。
除了方特主題樂園外,武當山核心景區提檔升級、五龍宮景區開發等重點文旅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全市規上文化企業由五年前的62家增至195家;A級以上旅游景區由56家增至90家,數量居全省第一。
十堰市聚焦以武當山為龍頭的全域旅游產業,聚焦遠景動力、正威智造、萬潤新能等新能源重大項目,聚焦“源頭活水-純凈水-功能飲料-食品加工”一體化產業鏈,聚焦醫療醫藥、養生保健、休閑娛樂、森林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四優”產業綠色化、高端化、集聚化發展,實現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強項更強。
循環經濟產業“挑大梁”
因地制宜增強多點“支撐度”。多點支撐,重在縣域。十堰縣域面積廣闊,縣域經濟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十堰市委提出培育壯大多點支撐產業,旨在引導各地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重點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形成多點開花、眾星拱月的發展局面。近年來,十堰各縣市區解放思想、真抓實干,著力突破地域制約,堅持無中生有、有中生優,精心培育的循環經濟、衛浴、清潔能源等產業百花齊放、形勢喜人。
房縣循環經濟產業園成立于2018年,規劃占地面積6000畝。2022年十堰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房縣要以循環經濟產業為重點”,為全市實現經濟倍增“挑大梁,打主力”的發展格局。
今年1月27日,房縣鋁型材產業鏈項目開工,分兩期進行建設。由湖北能發集團和湖北鑫資集團共同組建湖北天為鋁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投資、建設、運營。鋁型材產業鏈項目共分為鋁型材加工、陽極氧化及數控精細生產3個項目,項目總投資10億元,總用地240畝。其中一期項目鋁型材加工項目投資7億元,占地170畝,鋁型材加工項目將于2023年5月底前正式投產,其余兩個項目于6月底前全部投產。兩期項目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產30萬噸,年稅收3.6億元,解決3000人就業問題。
“十四五”期間,房縣將圍繞循環為主導,打造千億循環經濟產業園。目前,房縣已形成以有色金屬為重點,再生鉛、再生銅、再生鋁、電子拆解產業園等國內相對門類齊全的產業園區。
全力沖刺全國第四大衛浴產業基地
開春以來,在竹山縣寶豐鎮衛浴產業園,近百家衛浴企業一派繁忙。該鎮政府負責人介紹:“相關企業每天忙著發貨,產品銷往廣東、貴州、河南、福建等地。”
近日,竹山縣委書記、縣長分別帶隊外出招商。其中,該縣一季度集中簽約在浙江省溫嶺市舉行,簽約16家企業,簽約投資總額170億元,新簽的7家衛浴企業,為該縣衛浴產業鏈再注新動能。截至目前,該縣衛浴汽配產業園簽約衛浴企業141家,現已建成投產85家。
去年2月,竹山衛浴汽配產業園被省發改委認定為湖北省首批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到年底,該縣先后引進落戶不銹鋼五金衛浴、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有色金屬鑄造,以及上下游配套項目,涉及龍頭花灑、工程閥門、水暖管件、汽車配件、數控設備、廚房電器等6大類2000多種產品的生產,形成集原材料生產、粗精加工、鍛造鑄造、包裝物流等一體化的衛浴全產業鏈。
2022年,全縣衛浴企業實現工業產值70億元、應稅銷售收入67.2億元、稅收3.1億元,成為鄂西北地區規模最大、鏈條最全、特色最鮮明的衛浴產業。
當前,竹山縣正加足馬力,全力沖刺繼浙江溫州、福建南安、廣東江門之后的全國第四大衛浴產業基地。
清潔能源遍地開花
十堰是名副其實的水電強市,水資源非常豐富,總量達386.66億立方米!千秋付與如椽筆,畫出光明一字天。現如今,十堰清潔能源發展勢頭強勁。在水能資源開發利用上,全市水電總裝機規模達到337萬千瓦,建成各類水電站248處。
水能是清潔能源,亦是綠色能源。水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主要用于水力發電。現在的十堰,清潔能源將成為一個確定性強、長期的、廣泛的產業機遇,呈現出多樣化的產業發展機會。2022年7月,漢江孤山航電樞紐主體工程完工。這是漢江干流綜合規劃中的第8個梯級,總庫容2.12億立方米,裝機容量18萬千瓦,是漢江梯級開發中集發電、航運于一體的綜合性樞紐工程。
2022年12月24日,總投資26.83億元的潘口抽水蓄能電站,在竹山縣正式開工。作為在十堰成長壯大起來的知名水利企業,漢江集團多年來深耕十堰、服務地方,為丹江口庫區生態環保、產業轉型、民生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漢江集團始終致力于水電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漢江流域控股開發了9座水電站。其中,潘口、小漩水電站建成投產以來,累計發電超100億千瓦時,上繳稅金近7億元,有效促進了十堰地區電源結構優化以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于十堰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賦予十堰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定位,充分體現了湖北省委對十堰的關心厚愛和殷切期許,是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在十堰市的實化、細化、具體化。十堰準確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優化,構建覆蓋城鄉的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體系,不斷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
十堰太陽能資源豐富,年晴天日數在155至180天之間,峰值日照時數達到3.87小時/天,每瓦首年發電量約1.116千瓦時,年有效利用1115.91小時,發展光伏發電產業得天獨厚。截至目前,十堰市光伏電站已并網裝機規模達54.43萬千瓦,占全市電源總裝機規模462.73萬千瓦的11.76%。其中,商業集中式光伏電站4個,裝機約12萬千瓦;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裝機規模約12.7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695個,裝機規模為29.73萬千瓦。
2022年1至9月,全市光伏產業發電量為3.88億千瓦時,比上年同期增長13%。光伏電站的建設,對推進節能減排有著重大意義。不僅涵養和保護了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還對地方經濟開辟新的增長點,有效拉動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以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為目標,以切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在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引領下,十堰的天空碧藍如洗。在我國“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十堰通過綠色能源的探索與利用,不斷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為實現碳中和積極貢獻力量。
縱觀十堰大地,水電清潔能源、光伏發電遍地開花,從創新發展到共建共享,從生態保護到民生福祉……十堰已經走上一條以“綠”為進、生態優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為構建綠色低碳的能源消費體系提供了公共機構示范“樣本”。
數字化轉型為實體經濟發展賦能
作為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產物,數字經濟展現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用數字技術賦能經濟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十堰市出臺的“16條”中,提出了一系列激勵引導數字經濟發展的舉措,干貨滿滿、力度空前,充分彰顯了十堰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決心。
數字經濟是提質增效的新變量,是轉型升級的新藍海,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能否及時搭上數字經濟這趟高速列車,關乎高質量發展、關乎城市未來。
數字化轉型怎樣為實體經濟發展賦能?十堰市行政審批局(市政務服務與大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陳瑛介紹,目前十堰三大產業生態圈蓄勢待發。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成為主攻方向。十堰市政府多次專題研究十堰經開區智能網聯“車、路、網”協同工作方案。大力支持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建成完好率中心,率先在危化品車、高端物流車上搭載車載視覺、雷達等感知系統,聯網車載信息服務終端新車裝配率達90%以上。
全域智慧文旅產業實現新突破。十堰市文旅體投集團搭建十堰智慧文旅平臺,與10家平臺公司、4家通信運營商、7家銀行在互聯網整合營銷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上線文旅平臺“游仙兒”,以精準的小場景應用矩陣為切口,滿足市民“食住行游購娛”需求。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大力謀劃建設“武當山智慧旅游運行中心”,以數字化、智慧化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數字生態產業形成新規模。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智慧城市建設,吸引華為、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頭部企業搶灘十堰數字產業市場,4家通信營運商以多種方式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形成億脈科技、寸宇、玖偲創客、十團網、小蜜蜂電商等一批圍繞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互聯網企業,先后成立十堰智慧城市建設產業聯盟、十堰市數字產業聯盟、十堰數字經濟研究院。
現在,十堰智慧城市三大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已形成云(武當云存儲和計算支撐)、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數(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智(城市大腦)的基本框架,實現智慧城市從“0”到“1”的1.0版本建設目標。
陳瑛表示,十堰智慧城市2.0版將進一步加深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理性認識,完善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強化項目建設拉動作用,推動市場主體和公眾共建共享,共同締造宜居宜業宜樂宜游宜商的城市環境。
將大數據作為重要生產資料,進一步培育數據要素市場,豐富數據供給,持續為“一主四優多支撐”優勢產業賦能,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持續深化改革,打破信息“孤島”,拔掉數據“煙囪”,推進各類政務數據資源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整合利用,為數字經濟發展創造優越環境。下一步,十堰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步伐,全力推動智慧城市2.0版建設;加快數字經濟與各行業特別是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對十堰汽車、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改造,讓老基地煥發新活力。
力爭今年供應鏈物流產值達200億元
“我們將用足用好用活政策措施,引領交通運輸和供應鏈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性、先導性、支撐性作用。”近日,十堰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文春介紹說,十堰交通運輸部門將積極爭取全省供應鏈物流專項資金,加快建設“通道+樞紐+網絡+平臺”高質量供應鏈物流體系。重點實施高速公路“232”建設行動,確保十巫北高速完成投資過半,十巫南、房神高速公路實質性開工建設。建成玄岳大道城區段、G209十堰埡子至城區一級公路,加快推進雙高路、G209十堰大川至唐家河一級路、G209土門至柳陂一級路等項目建設,暢通東西南北四向通達的供應鏈物流通道。
在樞紐建設方面,以服務汽車產業為重點,以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為載體,2023年上半年開工建設物流樞紐鐵路物流工程、智能裝配加工區、大宗物資暫存區和多式聯運數字化物流信息平臺建設,2024年啟動智慧倉儲配送區、B型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確保2025年前建成投運。引入供應鏈管理、跨境電商、貨運、貨代、報關、結算、加工裝配等20家以上專業化企業,打造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平臺。開工建設十堰傳化“公路港”,全面建成“一點發全國、全國發一點”的公路貨運樞紐平臺,為制造企業、商貿企業、物流企業、卡車司機等提供一站式綜合性的智能物流園區服務,聯結傳化貨運網,為各類企業提供集、分、儲、運、配的全國化的地面物流服務。
在網絡建設方面,以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為節點,推進鐵路專用線入園進廠,完善鞍鋼、寶武鋼等原材料產地城市,以及上海、重慶、四川、廣西等產成品需求城市的多式聯運體系,暢通物流樞紐、產業上下游各節點間的物流配送網絡,促進供應鏈各節點銜接高效。引入傳化智聯等物流運輸企業,整合公路、鐵路等運輸資源,創新科技應用,提供安全高效的多式聯運和網絡、貨運綜合物流服務,實現降本增效,提升供應鏈競爭力。
“2022年,已推薦8家道路貨物運輸企業進入交通運輸部規上企業名單,今年將按每家10萬元的標準申請獎補資金兌現給企業。”文春表示,對通行我省高速公路的國際標準集裝箱運輸車輛在5%基本優惠的基礎上,再給予省內通行費9折優惠,引導市內集裝箱運輸車輛積極辦理 ETC,確保優惠政策能享盡享。同時,持續執行對漢十高速十堰東、十堰西、張灣三個區間高速收費站通行車輛實行分時段免費通行政策。
支持武當山機場落實機場新開客運航線培育期航線補貼和民航業貨運航線獎勵政策,爭取新開的國際國內全貨機貨運航線、機場引進基地貨運航空公司、重大國際貨運航線等獎勵政策。穩定北、上、廣、深等重點城市及經濟發達城市的航線,保留客源穩定的現有航線,恢復客源充足穩定的歷史航線,根據季節特點靈活新增旅游城市航線,加強與文旅部門、旅行社及航空公司之間的溝通聯絡,支持旅行社申請航空旅游團隊機位。
供應鏈物流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融通供應鏈的重要支撐,十堰交通運輸部門如何服務產業發展?文春表示,交通運輸部門將完善全市物流樞紐園區功能布局規劃,加強供應鏈物流頂層設計,出臺供應鏈物流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協同相關部門編制汽車、綠色食品飲料、新型電池、大宗物資等四大重點領域供應鏈物流推進方案。以汽車供應鏈物流平臺建設為重點,啟動汽車供應鏈數字化平臺建設。推動與廈門象嶼等頭部企業合作實現突破,培育車逅云等網絡貨運平臺。推動供應鏈金融協同發展,打造1至2個供應鏈金融應用場景。支持鄖西縣、丹江口市推進農村物流服務項目。力爭2023年供應鏈物流產值達200億元,培育新增A級物流企業5家。
“2023年,將充分發揮現代物流聯席會議辦公室職能,重點抓好物流統計制度建立、組建十堰供應鏈物流專家咨詢委員會等事關物流發展的基礎性工作,為全市現代物流發展提供保障。”文春表示。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深入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的關鍵之年,亦是十堰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深化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十堰上下正按照市委安排部署,突出穩增長、提信心、促改革、強生態、惠民生、防風險,做強示范著力點、產業增長點、項目支撐點、招商發力點、消費引爆點、民生保障點,更加夯實綠色發展之基、激活戰略優勢再創之源、走好共同富裕和現代化之路,突破性發展“一主四優多支撐”優勢產業,奮發有為再創“仙山、秀水、汽車城”戰略優勢,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成勢見效,凝神聚氣朝著2023年目標圖景奮力前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