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甘曉燕、任國軍)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近日,十堰市蔬菜產業發展現場會在鄖西召開,會議要求站在保障有效供給、提高產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求的高度,堅定不移地推進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鄖西縣圍繞“設施蔬菜抓提升、露地蔬菜抓特色、加工企業抓訂單、落實政策抓增量”的發展思路,保面積、保產量、調結構,精心組織開展春耕備耕工作,拎穩百姓“菜籃子”,力爭全年蔬菜產值達15億元。

農戶勞作中。 通訊員 供圖
“西紅柿生長勢強,莖桿的每個節位上都會分生腋芽,而每個腋芽都能萌發成枝,開花結果。如果任其生長,就會消耗掉大量養分,造成落花落果,果形變小,產量和品質下降。”鄖西縣綠豐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夯土式日光溫室大棚內,香口鄉農業技術蘇華兵正在指導工人及早摸叉。
技術人員手把手的指導讓基地負責人畢道濤信心大增,“專家講的技術要點,一聽就懂,今年肯定會有好收成。”他去年從山東壽光引進的反季節“圣尼斯”西紅柿迎來了第二茬采摘旺季,“我這個夯土大棚每畝栽了6400株,目前平均售價穩定在3元/斤,采收期能一直持續到五一前后,按照第一茬銷量計算,每株可收獲8斤,一個夯土大棚一季產量可達5萬余斤,產值可達16萬元。”

技術人員工作中。 通訊員 供圖
小蔬菜,大產業。鄖西立足資源優勢,以設施菜、露地菜、高山菜、菌類菜為重點,聚焦基地建設、產品加工、主體培育、品牌打造、市場拓展等重點環節集中發力,不斷拓展蔬菜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持續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連續五年獲評全省“蔬菜主推技術示范縣”“高效菜園建設縣”榮譽稱號。
蔬菜產業數字化、蔬菜基地智能化。鄖西縣還積極搶占數字經濟新賽道,在香口鄉率先實施智慧農業項目,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手段,對食用農產品實施“智慧監管”,真正實現“一屏觀全域、一測知安全、一鍵控水肥、一掃溯其源、一網聯市場”的現代化目標。
在鄖西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工作人員將切碎的西紅柿放入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儀中,很快一張農藥殘留的快檢報告生成,結果顯示為“合格”。基于快速檢測和中心定期抽檢,企業會打印一張“承諾達標合格證”和印有二維碼的檢測報告,貼在西紅柿的外包裝上,進入市場銷售,消費者掃碼溯源就可以得知這批西紅柿的“身份信息”。
“農產品被貼上‘身份證’,追溯碼可查來源去向,智慧監管保障舌尖安全。”該中心負責人袁根鴻說,現已率先在全市獲得省級計量認證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合格“雙認證”資質,具備“檢測、控制、溯源、培訓”四大功能,已累計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4000余張,涉及農產品種類30余種。
“認真踐行‘大食物觀’,拎穩百姓‘菜籃子’。”鄖西縣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介紹,立足山地特色基礎,抓牢優質生態優勢,豐富蔬菜產業業態,聚合人、地、錢、物等資源要素一體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去年,該縣蔬菜播種面積達27.02萬畝、產量31萬噸、產值13.4億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