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杜達巍、毛俊杰)3月22日,“堰遇車城 共見幸福”網絡大V十堰行——“山水車城 宜居十堰”2023年采風活動走進房縣,由省內和十堰本土18名網絡大V及省市新聞媒體記者組成的采風團來到房縣,走進鄉村看振興、走進企業看發展。參與本次活動的網絡大V及媒體記者,以他們獨特的視角觀察房縣、宣傳房縣。
據不完全統計,活動期間,參加活動的網絡大V和媒體記者共發布相關圖文、短視頻等作品50余個,網絡點擊量達680萬人次。

采風團參觀草莓采摘基地。通訊員供圖
走進鄉村看振興
采風團首站來到窯淮鎮陳家鋪村,剛一下車,網絡大V們就被陳家鋪村的鄉村振興建設場景深深吸引。充滿科技感的立體式草莓采摘基地、高標準建設的有機茶葉基地、舊房屋與現代建筑相結合的鄉村民宿和有著濃濃藝術氣息的書畫院,都成了網絡大V們拍攝取景的焦點。大家紛紛取出設備,有人精心拍攝以備后期剪輯發布,有人則干脆開啟了直播模式,向廣大粉絲現場推介。

項家河村農特產品展銷區。通訊員供圖
香菇、羊肚菌、竹筍干、蜂蜜、黃酒……在門古寺鎮項家河村農特產品展銷區,琳瑯滿目的農產品吸引網絡大V們現場直播推介。近年來,項家河村以建設農業田園綜合體為發展主脈,著力建設“萬畝煙葉、萬畝茶葉、萬畝中藥材、萬頭肉牛養殖”,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促進群眾增收。

采風團參觀蔬菜大棚基地。通訊員供圖
在房縣化龍堰鎮上灣村,采風團冒雨參觀蔬菜大棚基地。“這里的辣椒可以直接生吃哦?!贝笈锢锏穆萁z椒已經掛果,網絡大V們摘下新鮮的辣椒一邊品嘗一邊向網民直播推介。上灣村蔬菜基地主要種植辣椒、萵筍、西紅柿等反季蔬菜,以“農超對接”營銷模式銷往十堰、荊州、襄陽等地,旺季日均可產蔬菜5萬斤,采取“租金+薪金”鏈接模式有效帶動200戶村民就業增收。
“春到房縣,從陳家鋪到項家河村,再到上灣村,這里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健康宜養,村村有特色,戶戶有產業,人人有事干,以農促旅,以旅興農,農旅融合,鄉村振興一派欣欣向榮。”擁有110多萬粉絲的微博@芝麻坨坨在微博中發布采風感受。
走進企業看發展

湖北恒達紡織有限公司棉紗生產車間。通訊員供圖
采風團隨后來到位于房縣紡織產業園的湖北恒達紡織有限公司棉紗生產車間,車間內機器轟鳴,一排排生產設備自動運轉,諾大的車間內只有幾名工人作業。采風團對房縣發展現代工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舉措和成就連連稱贊。
湖北恒達紡織有限公司深耕房縣20多年,不斷改進技術、更新設備、擴大規模,成長為湖北省單體面積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單體效益最好的紡織成套設備企業。目前,企業紡紗規模達10萬錠,年產值15億元左右,稅收3000萬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100余個。
在北京忠和房縣生物食品有限公司產品展示區,多種包裝不同口味的房縣黃酒吸引網絡大V們品嘗,不時向企業工作人員詢問產品信息。

北京忠和房縣生物食品有限公司產品展示區。通訊員供圖
房縣黃酒歷史悠久,深受消費者喜愛,是家喻戶曉的餐桌佳品。黃酒釀造技藝入列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近年來,房縣圍繞打造百億黃酒產業目標,引進北京忠和集團等黃酒生產企業,建設現代化黃酒生產線,聯合北京工商大學、湖北工業大學設立黃酒研發中心,開發出洑汁、氣泡黃酒、礦泉水、蘇打水、白酒、料酒等系列產品,延長黃酒產業鏈,發展壯大黃酒釀造產業。目前,房縣黃酒總產量8.1萬噸,生產企業達14家,黃酒作坊達2400余戶,從業人員達1.7萬人,黃酒產業全產業鏈產銷值突破30億元。
據悉,參加本次活動的不僅有來自湖北日報、湖北廣播電視臺、長江云、荊楚網、網易、百度、新浪等新聞機構的記者,還有省內、十堰和房縣的網絡大V,這些大V活躍在抖音、微信、微博等平臺,擁有大批粉絲。一天的實地探訪,10余個參觀點位,全方位多角度對外展示了房縣人文風情和鄉村振興、工業發展成效,為房縣加快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縣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