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葉相成)一直以來,“仙山、秀水、汽車城”是十堰市引以為傲的三張世界級亮麗名片。如何擦亮名片,實現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共贏?近年來,十堰啟動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立足“山、水、車”優勢,著力構建“一主四優多支撐”產業集群。
十堰市委書記黃劍雄表示,十堰市將加快推進城市轉型、產業轉型、經濟轉型,奮力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再創仙山、秀水、汽車城戰略優勢。
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日前,筆者走進位于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裝車間,但見生產線上一片繁忙景象,每兩分半鐘就有一臺純電動乘用車下線。
湖北十堰因車而建、因車而興,是原第二汽車制造廠的“老家”。自建市以來,汽車產業便是十堰的主導產業,十堰是不折不扣的汽車老工業基地。
如何讓汽車老基地煥發新氣象?產業轉型是換道領跑的關鍵一招,十堰將錨定“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新定位,全力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為加快汽車產業綠色轉型,十堰市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推進東風商用車、易捷特、東風小康等企業加大新能源汽車研發與生產;支持山西鵬飛燃料電池重卡項目建設;加快打造智能網聯應用場景,東風商用車 L4港口無人集卡、智能礦山車投入運營,L2級滲透率達7%。
持續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加快生產換線、設備換芯步伐,先后建成馳田智慧工廠、正和高端重卡車身、智能裝備產業園等一批數字車間、數字工廠。培育5家全省5G全連接工廠、1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應用場景試點示范企業、161家省級“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企業。
組建專用汽車行業協會,以應急裝備為主攻方向,籌建專用車研究中心。協調整專企業開展全方位合作,推進供應鏈協同,促進抱團發展。出臺獎勵政策,激勵企業做大做強。
以專精特新為統領,推動零部件產品由“結構件”向“功能件”再向“系統件”轉型,制造由“機加”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支持東風零部件集團、東實科技進入全球汽車零部件100強,培育5家上市企業、219家專精特新企業,形成年產驅動電機系統17萬套、電控系統10萬套、車用動力電池系統43萬套的能力。
十堰還深度參與長江汽車產業供應鏈平臺建設,搭建供應鏈、重構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首期在大宗原材料集采、動力電池供應、融資租賃等領域實現合作。支持汽配產業互聯服務平臺、東風商用車完好率中心建設,完善后市場服務體系建設。
目前,全市有整車生產企業12家,其中新能源整車生產企業8家。全市專用車生產企業達到48家,?;瘞健㈦S車起重、油田作業等細分領域銷量位居全國第一方陣,成功創成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
今年1月—4月,十堰市生產新能源汽車3.4萬輛,占全市汽車產量的30%,占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的40%;出口2.2萬輛,占全省出口量的86%。
水產業“拓展深化”
日前,筆者走進丹江口市水都工業園,但見北京一輕食品(丹江口)產業園內一片忙碌,工人師傅們正在吊裝鋼柱,項目進入主體施工階段。
筆者了解到,丹江口市是我國北緣地區最大的鮮食柑橘生產基地和湖北省重要的柑橘產區,經過多年發展,柑橘種植面積30萬畝,總產量30多萬噸,產值約6億元。柑橘已成為丹江口市最重要的富民產業之一。
如何提升柑橘產業價值,推動柑橘向水果深加工轉化。去年,丹江口市成功引進北京一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在水都工業園內投資,建設柑橘深加工項目。
該項目投資約3.5億元,建設開發年處理2萬噸蜜橘的全橘加工產業,規劃新建1條陳皮茶飲料、7條桶裝和瓶裝水生產線,主要生產HPP果汁、高端瓶裝果汁等飲品,以及橘皮處理、橘油加工等全橘產品。
該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生產茶、果汁、天然飲用水等各類飲料3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約10億元,實現稅收約2500萬元,同時輻射其他農副產品銷售約5億元,大幅帶動庫區百姓增收致富。
發展綠色食品飲料,關鍵在水。十堰市水資源豐富,水源區面積大,總量達386.66億立方米,是全國首批“中國好水”水源地。
為用好“中國好水”這一寶貴資源,十堰市印發十堰市突破性發展綠色食品飲料產業三年行動( 2023-2025 ) 方案,通過做強優勢產業、壯大潛力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實現綠色食品飲料突破性發展。
計劃到2025年,十堰市整體創建成為國家優質農產品生產重點市,其中創建全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15個以上、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6個以上、全國有機農產品基地3個以上。
飲料、漁業、食用菌、 中藥材、茶葉、水果、木本油料、黃酒等重點產業各培育1個地方特色明顯、市場知名度高、帶動能力強的區域公用品牌。
全市從事綠色食品飲料產業的國家級、省級和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分別達到2家、80家和250家以上,綠色食品飲料綜合產值突破1000億元。
其中在做強優勢產業方面,立足“中國好水”品牌,到2025年,全市飲料綜合產值達 150億元;全市蔬菜及食用菌加工能力達100萬噸,綜合產值335億元以上。
在壯大潛力產業漁業方面,到2025年,十堰全市水產品產量達15萬噸,綜合產值達70億元。
在提升傳統產業方面,到2025年,全市優質糧油綜合產值達到 137 億元;全市茶葉基地面積達90萬畝以上, 茶產業綜合產值達126 億元;全市水果加工能力達5萬噸,綜合產值達32億元;全市中藥材總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左右,綜合產值150億元以上。
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靈秀湖北四季村晚”“文化進景區”為主題的非遺和民俗文化展演活動熱鬧非凡;太極拳、太極劍、古箏(古琴)、茶道、香道、笙簫、打坐等各類武當文化真人秀異彩紛呈……
今年五一假期,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以武當山游客中心、景區景點為陣地,武當特色文旅活動持續開展,以提升游客“遇見武當”“印象武當”的參與度和體驗感。
這是十堰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縮影。
前不久,十堰市出臺了突破性發展生態文旅康養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十堰市建成東方生態文化康養之都、武當山打造成世界級重要旅游目的地。生態文旅康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第二大支柱產業,總產值2000億元以上,增加值500億元,占全市GDP比重10%。
為實現發展目標,十堰制定了六項重點任務:通過編制武當山和十堰城區景城一體化發展規劃,形成 “兩區三帶”文旅空間結構,統一規劃建設。以武當山為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推出武當秘境康養游、山水車精華游、漢水巴山探秘游等十條以上特色主題線路,在重點客源地城市進行推介,統一品牌營銷,以及統一產品布局、統一人才培養、統一公共服務等措施,推進“景城一體化”。
圍繞“來武當山過幾天仙暇日子”宣傳品牌,設計征集十堰旅游形象宣傳語、旅游形象標識、旅游IP形象,構建全新的十堰旅游形象宣傳體系,構建品牌形象。建立“城旅一體”宣傳營銷模式,一體營銷城市品牌和旅游品牌,創新營銷模式。搭建全媒體矩陣、細分市場營銷、推行一卡(票)通游,開拓市場新格局。
通過做強叫響“武當道樂、武當太極、武當養生、武當建筑”四張品牌,做優武當龍頭產品。持續擦亮十堰歷史文化名片,推進文物活化利用。推進“ 藥醫養游” 融合發展,培育醫藥康養、湯浴康養、森林康養、健身康養、膳食康養等業態,發展康養度假產品。以及豐富鄉村旅游產品、打造城區旅游產品,實施品牌提升工程。豐富產品供給,提振文旅消費,通過發展“美游+”、“美宿+”、“美食+”、“美娛+”、“美購+” 業態,加快供給升級,打造融合品牌。
此外,還將加大資源轉化,壯大文化產業,優化發展環境,提升服務品質,推動生態文旅康養產業突破性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