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紀德濤、黃雪玲)青翠欲滴的黃瓜、油光水亮的茄子、紅彤彤的西紅柿……近日,走進十堰市鄖西縣城關鎮車家溝村5組,放眼望去,滿是掛滿瓜果的蔬菜大棚,棚內采摘聲、吆喝聲、叫賣聲,聲聲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車家溝村位于鄖西縣城關鎮主城區西北角0.5公里處,境內牽牛大道、七夕大道等城市主干道車輛穿梭,清澈的五里河水靜靜流淌。隨著鄖西縣文化體育中心、天河英才實驗學校、七夕佳苑小區及公租房小區等項目建成使用,車家溝村已然成了主城區群眾體育健身和文化娛樂必去的地方,接送學生上下學必經的地方,居民小區群眾必停留的地方。
近些年來,城關鎮搶抓車家溝村水、路、地等區位優勢,鼓勵群眾因地制宜,變“零散口糧田”為“規模化蔬菜田”,鼓勵破除陳規,變“基地+市場+餐桌”至“基地+餐桌”供銷方式,成功蹚開一條無公害有機蔬菜“菜籃子”產業發展之路,有效拉近了“基地”至“餐桌”的距離,把有限的土地變成了主城區群眾的“菜園子”,村內群眾的增收“黃金地”。
“現在大家都很關注健康問題,吃得放心才是關鍵。我們的蔬菜嚴格按照農業部門要求進行種植管理,健康無公害,加上我們允許自行進棚挑選,所以,每逢上下班時段,很多人會故意繞道過來帶一點,每逢周末、節假日都會有很多人前來采摘體驗,一來二去,我們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菜農王燕介紹說。
政策引導是產業發展的源動力。為了讓“小菜苗”長成致富“大產業”,該鎮積極對接縣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部門,最大程度爭取產業政策支持,力所能及為農戶提供大棚框架、保溫薄膜、肥料等方面幫助,全力提振群眾產業發展信心,為產業擴大化、規模化提供了強勁的源動力。
畝產數量是產業發展的撬動力。產量是產業發展的“穩定器”和“增壓器”,只有設法提升畝產數量,才能降低生產成本,穩住發展底盤。為了提升畝產數量,該鎮積極安排農技管理員,為群眾設計了一套科學合理的套種順序清單,讓人們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一茬接一茬地種,一茬接一茬地采,不停歇式生產,最大程度獲得畝產數量提升,最大程度獲得經濟利益增長,從而穩住產業,增進群眾的發展信心。
產品質量是產業發展的生命力。為了提升產品質量,近些年來,該鎮積極堅持綠色無公害和為消費者多考慮一點的種植理念,主動對接聯合縣相關部門,及時開展送農技入農田活動,對大棚蔬菜的施肥、用藥等田間管理進行跟蹤式宣傳、培訓、監督、指導,讓所有種植過程都在技術和安全許可底線范圍內進行,全力把牢“入口安全關”,全力保障該區域蔬菜有產量、有賣相、無殘留。成為老百姓茶余飯后、過路休閑都想帶一點的隨手貨。
“我家有7個大棚,每年可采收蔬菜5萬多斤,毛收入達20多萬元,除掉土地流轉費、人工費等額外支出,一年凈賺15萬元左右,收入可觀,比外出務工掙得多,人還不怎么遭罪,劃算。”菜農王大蓮興奮地說。
現如今,該鎮通過政策引路,技術護航,讓該鎮車家溝村蔬菜產業已由原來的少許幾家幾個棚擴展到現在的20余家60多個棚,種植面積也達到了上百畝,形成規模化。據了解,車家溝村可產蔬菜60多萬斤,年可創收200多萬元,因品質較好,市場供銷渠道暢通,已然成為促進轄區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近年來,該鎮積極借力鄉村振興工作推進,通過爭取設備、良種、肥料、技術等各類農業政策扶持,引導群眾規模化發展水產、蔬菜、中藥材、油料作物等,努力以產業發展促進群眾增收致富,推動鄉村經濟振興。現如今,該鎮已扶持建成油牡丹、蓮藕、蔬菜、蒼術等10余個百畝農業產業,年帶動群眾創收5300多萬元,有力地撐起了群眾的“錢袋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