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鄧玉潔、杜鵬)為創新培養“親產業”知識產權人才,傾力打造“教學研服”示范平臺,今年6月,湖北汽車工業學院主動適應發展趨勢,依托學校湖北省知識產權培訓(十堰)基地,研究決定成立知識產權學院,并開設知識產權專業。
校黨委書記張文學表示,這既是學校面向服務汽車產業和地方發展急需,拓展新的學科增長點的積極探索;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急需緊缺人才的內在需求;更是匯聚“基礎—應用—產業”型人才團隊,在更高層次上,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實際舉措。
“學校前期的探索實踐為知識產權學院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礎,2023年學校成功獲批知識產權本科專業。”湖北省知識產權培訓(十堰)基地主任董文波表示,自2015年4月,湖北省知識產權局在學校成立湖北省知識產權培訓(十堰)基地以來,通過開展“工法融合、四位一體、八共協作,培養法律與技術相融的親產業知識產權人才”的改革與實踐,探索出了知識產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方案、新路徑、新體系,走出了一條與知識產權法務人才錯峰培養的新道路,傾力打造了知識產權“教學研服”示范平臺。
據了解,學校知識產權工作先后榮獲“全國知識產權系統人才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知識產權系統人才工作先進個人”“十堰市優秀社科成果獎”“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等榮譽。2021年學校知識產權典型經驗做法在《湖北知識產權簡報》上全文印發,并先后6次應邀在全國全省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學術會議上交流經驗,引領輻射作用明顯。
該校牢牢把握知識產權人才需求從“政府管理類”向“社會職業化”、從“法治化人才”向“技術型人才”、從“專業單一型”向“復合應用型”轉型的趨勢,將“主體融合、學科專業融合、課程類型融合、教學過程融合、學習方式融合”的多元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嵌入整個人才培養過程,打造政校、校校、校企、校內“四位一體”的資源匯聚新模式,實現了學校與政府、行業及企業平臺共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資源共享,實現產業鏈、平臺鏈、人才鏈和教育鏈融合,有效推進“學校專業、企業實業、學生就業、行業創業”四業對接,提高了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有效度、社會適應度和目標的達成度。
自2018年以來,學校已招生六屆法學(知識產權方向)本科學生289人,培養了一批“親產業”知識產權應用型人才,畢業生知識產權執業能力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用人單位評價畢業生“思路新、視野寬、能力強、上手快”,滿意度達98%以上。
學校知識產權師資基礎堅實,有教師20余人,其中5人獲批市級知識產權領軍或骨干人才,具有律師、專利代理人等實務技能的專家占比近60%,10項研究成果獲得市級以上獎勵,7項決策咨詢成果獲得政府部門采納應用;堅持服務地方發展,打響品牌,擁有十堰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十堰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十堰市知識產權檢察理論與實務研究基地等6個知識產權“教科研用”平臺,與45家企事業單位合作共建了校外知識產權實習實訓就業基地。
學校還先后與十堰市鄖陽區、茅箭區、張灣區、房縣簽訂了知識產權合作協議,持續開展“知識產權行業行”“知識產權區縣行”“知識產權園區行”“知識產權企業行”“知識產權校園行”五大主題培訓活動,累計承辦120余場次知識產權人才培訓,培養培訓知識產權實務人才2萬人次,推動高質量專利轉移轉化200余件。
“當前,學校正在籌建‘湖北省汽車產業知識產權研究院’,構建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知識產權科研與社會服務‘一院四中心’綜合性平臺(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專利信息服務中心、專利運營中心、人才培養中心),擬為汽車創新主體提供汽車產業知識產權政策咨詢,研究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情報,傳播汽車產業知識產權信息,培養應用型知識產權專門人才,為湖北省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提供知識產權服務新模式、新機制、新路徑,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貢獻知識產權智慧和力量。”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元好說道。
對于知識產權學院未來發展,董文波表示,“要將學院打造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鮮明的知識產權學院、省級知識產權人才培訓示范基地、鄂西北地區知識產權高端智庫及十堰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知識產權轉化運營服務平臺?!?/p>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