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元林、楊前程、尤小蓮)推進社區“幸福家園”建設、解決居民晾曬衣物難題、開展困難家庭關懷慰問……今年以來,在十堰市茅箭區武當路街道三橋社區,下沉該社區的政協委員們積極發揮專長和優勢,通過“月月商”方式,匯聚政協、社區、群眾三方合力,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這也是茅箭區政協扎實推進“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的縮影。
三橋社區轄內改制企業多、老舊小區多、老年人口多,加上基礎設施老、居住環境差,基層社會治理存在各種問題和難點。下沉該社區的6名市、區政協委員深入踐行“五共”理念,以“協商”為抓手、以“五微”為載體、以“五力”促成效,探索出“一線協商·共同締造”三橋社區“月月商”路徑。
搭建“微平臺” 凝聚議事合力
紅色的地磚打底,溫馨的墻體彩繪與綠化帶相得益彰,13條簡明扼要的議事規則制度一字排開張貼在宣傳欄上……在三橋社區紅色院落有一個色彩斑斕的“居民議事角”,遇到大事、要事、急事、實事需要協商,政協委員、社區干部和居民代表就圍坐在此,暢所欲言。這正是下沉社區的政協委員們為調動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積極性,傾聽民意、廣納民智,搭建起的“微平臺”。

在紅色院落召開協商會。通訊員 供圖
“把群眾的煩心事當作自己的操心事”。“微平臺”按照議事協商有場地、有議題、有流程、有實效的要求,通過問卷調查、院子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收集社情民意,并進行梳理分類,建立問題清單。然后,通過黨員活動會議室、社區室內議事間、小區室外議事場所、“黨建+鄰里中心”等,讓大家有地方“坐下來商量”。
“六角亭的棚頂漏水了,盡快維修下喲,不然影響我們下雨遛彎。”在接到龍騰花園居民反饋后,下沉社區的政協委員積極聯系社區干部,召集居民代表在“居民議事角”,就六角亭更換棚頂的材質、顏色等事項進行商量。
為了議好群眾“關心事”,下沉社區的政協委員們始終堅持“群眾的事,群眾商量著辦,群眾參與著辦”的原則,通過卡片式需求調查收集群眾意見,搭建暢通問題反映的連心橋;加強群眾內部的溝通交流,找準群眾需求,匯集群眾智慧,找到“最大公約數”,形成問題解決方案,在政協委員們的積極推動下,群眾真正成為共同締造的主導者,建設者、受益者。
開設“微課堂” 增強共建實力
社區建設需要發動廣大群眾共同參與。下沉社區的6名市、區政協委員和三橋社區通過開設“微課堂”,服務社區發展共建,使其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賦能社區治理、激發群眾熱情的重要平臺。
今年5月,在下沉社區政協委員積極協調下,茅箭區消防大隊到轄區開展安全生產專題培訓會,為轄區居民和個體工商戶重點宣傳安全生產基本常識以及個人防險、避災、自救方法。以此為契機,社區通過張貼標語、發送手機安全短信、懸掛宣傳橫幅、LED顯示屏滾動播放等形式,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并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風險隱患,嚴厲打擊各類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通過此次培訓,有效提升了社區居民的安全責任意識,尤其是提高了網格員和個體戶的安全生產管理能力,從而促進了社區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
自從開辟社區“微課堂”以來,下沉社區的政協委員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為社區居民通過服務,區政協委員、湖北瑞泰律師事務所律師高偉利用自身的法律專業知識參與化解矛盾糾紛5起,區政協委員、愛嬰貝美(湖北)母嬰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玲玲組織開展2場新生兒護理知識講座。
同時,針對轄區居民需求,“微課堂”還邀請專業人士或轄區內有一技之長的居民上臺開講,既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又凝聚民心共謀發展,使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越來越強,參與社區管理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最終實現“社區小課堂、服務大社會”的目的。
收集“微心愿” 提升服務效力
“如果能將我們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能搬下來,再增加點室內活動場地那就太好了”“室外可以增加一些休閑座椅,方便老百姓辦事等候時休息”“可以設置一個“幸福食堂”,解決老年人就餐問題”“可以建個圖書閱覽室”……這是三橋社區“幸福家園”項目中居民提出的心愿。
三橋社區原有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面積小,服務功能不完善,而且位于小區坡頂,老年人辦事不方便。經過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在下沉社區的政協委員們的幫助下,今年初,三橋社區啟動“幸福家園”項目。項目設計有黨群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一線協商聯絡站、老年學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退役軍人服務站等配套功能室,項目總建設面積約1300平方米,總投資約350萬元。市政協委員、十堰安龍機動車安全檢測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成龍,為社區提供5萬元的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經費支持、為轄區居民提供駕考培訓優惠和車輛檢測服務。茅箭區政協委員、湖北愚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剛為社區幸福家園項目建設制作設計方案,施工造價、公益廣告設計等獻智獻力,前后通過8次方案優化,目前該項目已獲得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備案證,正在穩步推進中。
在收集“微心愿”的過程中,每個月進行卡片式需求調查,相同的歸類,不同的分類,統計居民需要解決的問題清單,通過531打分法對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排列,先急后緩、先易后難、分類實施,切切實實解決社區居民的實際問題。
開展“微活動” 激發干事動力
“我們飯后沒有地方可以去,想在小廣場上散散步、打打球,可是天一黑什么都看不見了。現在好了,路燈亮了,健身也有了地方!”2023年5月22日,三橋社區馬家河小廣場附近,一盞盞新路燈安裝完成,獲得附近居民連連稱贊。
下沉社區的政協委員們和三橋社區以“微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最美志愿者評選、清廉書畫評比、最美家庭評選等活動,積極聽取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與此同時,堅持“三議三公開”制度,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便民服務和下基層實踐活動“三個清單”問題辦理情況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全面公開,請群眾看進度、評質量、看效果,聽取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堅持事從民提、策由民定、績請民評,以知曉度、感受度、滿意度為評判標準,通過“531打分法”建立轄區群眾、包聯單位、下沉黨員、社會大眾等多維度、多層次,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極大增強了社區工作服務群眾的動力。
實施“微積分” 彰顯治理活力
70多歲的李大爺不慎摔傷,經醫院治療后仍需接受后期康復治療,老伴第一時間來到三橋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拿出做志愿服務積攢的600多積分兌換相關康復治療服務。按照兌換服務制度,社區專門請心理疏導師、康復理療師上門服務……這是三橋社區實施微積分兌換辦法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的一個生動事例。
為激發社區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的積極性,變小區治理“要我參與”為“我要參與”,政協委員、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和居民代表共同商議,結合實際情況在垃圾分類、環境整治、政策宣傳、心理疏導、矛盾糾紛等小區服務實行量化“微積分”管理,志愿者憑志愿服務時長積分免費在社區“愛心超市”兌換香皂、抽紙等生活小禮品,增強社區發展內生動力,促進共建成果惠及群眾。
微積分撬動大資源。茅箭區政協根據政協委員們的特長,選優選強隊伍力量,下沉到三橋社區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通過每月最后一周到社區開展“月月商”活動,共商大事要事難事,為居民提供代辦代言、陪伴陪聊、心理疏導、法律援助等服務,為社區建言獻策,最后通過以服務兌換積分、以積分兌換資源,架起民主協商連心橋,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感。
“微服務”托起“大民生”。自今年2月份茅箭區政協開展“政協委員下沉社區”活動以來,每一位政協委員充分運用個人專長和優勢,發揮先鋒帶頭作用,探索形成了“月月商”“一線協商·共同締造”經驗和品牌,全面參與社區共治共建,下沉社區的政協委員們已成為社區基層自治最活躍的生力軍,社區居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政協委員就在身邊,共同搭建起了社情民意的“直通橋”,解決問題的“互通橋”、服務群眾的“暖心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