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夏旭東、劉吉淞)筆者8月29日從十堰市房縣獲悉,近年來,該縣全面貫徹“共同締造”理念,以鄉情“聚鄉賢”,以服務“留鄉賢”,以共治“用鄉賢”,不斷激活鄉賢資源,凝聚鄉賢力量,充分發揮鄉賢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出了一條“鄉賢+基層治理”的新路子。
深挖鄉賢資源,匯聚共治力量
在全縣范圍內摸排退休干部、創業能人、技術人才、返鄉工人和在當地有威望的“賢者”3100余人,并建立基本信息臺賬,形成“鄉賢管理庫”,確保底數清,情況明。
在全縣20個鄉鎮281個村分別成立由文明實踐組、矛盾調解組、產業發展組、文化傳承組、建議收集組構成的“鄉賢理事會”,定期組織各類活動,依法開展基層治理工作,形成了群賢共治鄉村治理新局面。如鄉賢通過戶院會、“戶戶走到”、敲門行動等方式,定期摸排矛盾糾紛隱患,掌握矛盾糾紛動態,對摸排出的新矛盾、新動態,及時召開矛盾糾紛調解會,研判風險形勢,商討解決方案。
截止目前,全縣已化解矛盾1312件,實現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力維護了社會大局穩定,有效提升了群眾幸福感、滿意感、安全感。
鄉賢示范帶頭,涵養文明新風
“我能成為一名鄉賢,離不開鄰里對我的信任,我就應該帶頭做文明人,做文明事,堅決不辦升學宴!”房縣尹吉甫鎮玉堤店村鄉賢王某說。
房縣尹吉甫鎮玉堤店村鄉賢王某一家,今年迎來了孩子金榜題名之喜。當鄰里問起“升學宴”一事,王某說:“當前正在大力倡導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文明新風,我作為大家選出來的鄉賢,帶頭推進人情減負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孩子考入理想的大學,我內心很喜悅,但堅決不設升學宴。”此外,王某還發動“鄉賢理事會”人員,走訪今年家中有“金榜題名”之喜的家庭,對人情減負、時代文明新風等內容進行大力宣傳,堅決遏制了“升學宴”反彈跡象。
通過發揮鄉賢示范帶頭作用,引導廣大居民進一步養成文明生活方式,進一步弘揚優良傳統,涵養文明新風尚。
鄉賢反哺鄉村,締造美好生活
房縣統籌用好政府、市場“兩只手”,以市場為導向,以政策、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為支撐,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吸引大批鄉賢返鄉創業,把企業辦在“家門口”,大幅減少了本地勞動力流失,群眾增收渠道不斷拓寬,經濟發展勢頭一片向好。部分鄉賢企業與政府在文化旅游業、農業、畜牧業、工業等領域簽約回歸項目,解決就業崗位約2000個,實現了群眾“出門即上班”目的。部分鄉賢企業懷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奉獻精神,不定期開展“送技下鄉”和“技能培訓會”等活動,將種植、養殖、新媒體等技術免費傳授給群眾。通過返鄉創業和技術傳授,鄉賢有力帶動了群眾“自力更生”,為實現共同富裕美好愿景提供了堅強支撐。
鄉賢參與傳承,守護共同記憶
房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傳統技藝豐富多樣,但部分傳統文化記憶隨著時代的發展正在慢慢消散。面對這一窘境,“房縣鄉賢”挺身而出,自發成立了“傳統文化研修班”,充分發揮自身在傳統文化傳承方面的優勢,全力守護房縣傳統文化記憶。
“研修班”設有詩經文化、傳統技藝、房縣山歌等傳統文化課程,由鄉賢授課,以師帶徒,有效避免了傳統文化“失傳”與“誤傳”。房縣每逢元宵節都會舉辦“玩火龍”傳統文化活動,這項活動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火龍”的制作是這場活動的重中之重,隨著時代的發展,會制作“火龍”的師傅已越來越少。為將此項傳統工藝傳承下去,作為鄉賢的“火龍”制作非遺傳承人雷德勝主動當好“接力賽隊員”。依托“研修班”為徒弟講解和演示“火龍”制作技巧,通過選拔、學習、考核等流程,已培育“火龍”制作傳承人13名,守護了傳統文化記憶。
接下來,房縣將充分發揮鄉賢在基層治理中的示范引領作用,讓更多鄉賢人士參與基層社會治理,讓基層治理的根基更牢,成果更多,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