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鄒景根 高玲 程麗)稻香彌漫,遍地流“金”。金秋9月,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水稻進入收割期。微風吹過,空氣中散發著誘人的稻香,滿眼盡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的醉人景象。

余學龍熟練地操作收割機在金色的稻田里穿梭。孟瑩 攝
9月20日,鄖西縣槐樹林特場槐樹村種糧大戶余學龍的稻田里,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轟鳴聲,2臺收割機正開足馬力穿梭在稻田里,切割、輸送、脫粒、清選、秸稈切碎拋撒、裝袋等作業,在農機技術的加持下,一氣呵成。“收割機收割速度快、效率高。已經收割兩天了,150畝稻谷今天可全部完成收割。”看著豐收的稻谷,余學龍掩不住喜悅:“平均畝產達到1200斤,比去年每畝產量高100斤以上。總產量18萬斤以上,加上加工廠、養豬等收入,年家庭收入200萬元左右。”
鄖西縣槐樹林特場位于湖北省西北角,與陜西省相鄰,境內有湖北大梁省級自然保護區,平均氣溫在12℃到15℃,冷水資源豐富,良好的自然環境使稻米品質好、色澤清透、飄香爽口。

鄖西縣槐樹林特場千余畝冷水稻田“豐”景如畫。鄒景根 攝
“建設高標準農田,采用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及增施有機肥,不僅增加了土地微量元素含量,而且增加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通過不斷開展新品種示驗示范,確定了以宜香優2115為主導種植品種......”槐樹林特場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汪滸介紹,通過統一育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綠色防控等技術,用良種、良技、良法,保證稻米的產量和品質。2023年,“槐樹冷水稻”獲得國家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證。
品質提升了,產量穩定了,冷水稻迎來市場“熱”。鄖西縣槐樹林特場全面推廣冷水稻種植,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推行機械化種管、創建稻米品牌,搭建線上線下銷售平臺,將“一粒米”串起產銷“一條鏈”。
在湖北大梁冷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加工車間,生產線開足馬力趕訂單。顆粒飽滿的稻谷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經過篩選、碾米、脫谷等工序后,加工成高品質大米,銷往北京、上海、西安、武漢等地。“由于冷水米品質好,逐漸被市場認可,價格從每斤3元漲到每斤10元。”負責人周新紅介紹,今年合作社預計加工大米45萬斤,銷售額450萬余元。”
槐樹林特場還注冊了“大梁情冷水稻”商標,鼓勵農戶抱團發展。今年,槐樹林特場種植水稻面積1770余畝,預計總產量210萬余斤,產值1000萬余元。
據了解,鄖西縣水資源豐富,境內5公里以上河流125條,全縣森林覆蓋率62.47%,空氣質量優良率94.2%。該縣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水資源,在槐樹林特場、上津鎮、店子鎮、關防鄉等地發展冷水稻種植。今年,全縣水稻種植面積2.69萬畝,預計總產量近1500萬公斤,較去年增長1.4%。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