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黃松鶴 龔迎琪 郭繼強)“面對傳統漁業模式的困境,我們沒有選擇退縮,而是勇敢地邁出了創新的一步——探尋陸基循環魚桶養殖業新模式。這一模式不僅有效解決了養殖空間受限、環境污染等問題,還極大地提高了水產品的產量與品質,為漁民開辟了一條全新的致富之路……”
9月25日,在湖北醫藥學院學子會館三樓,來自丹江口辰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顧問張軍鋒正在一個特別的課堂上,面向該校現場近兩千名師生、線上直播近萬名觀眾,講述一個以水為媒,因水質之變而興,共繪致富藍圖的故事。這堂課正是湖北醫藥學院特別策劃制作的“多彩中國”系列大思政課之美麗中國篇《守望·中國南水》。

大思政課之美麗中國篇《守望·中國南水》。通訊員 供圖
湖北醫藥學院用“守望?碧水”“守望?發展”“守望?故鄉”“守望?中國”四幕共八個故事,講述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周年來,十堰、北京等地人民守護綠水青山、護好一庫凈水,將大愛融入一泓清水的動人篇章。

大思政課之美麗中國篇《守望·中國南水》。通訊員 供圖
有趣!思政課堂變身“故事匯”
張軍鋒正是這堂思政課的主講人之一。為了修復水域生態,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送,國家實施了史無前例的十年禁漁政策。他們積極響應號召,“洗腳上岸”,告別了傳統的捕撈生活,開始探索新的生存之道。辰達漁業應運而生,它不僅是漁民轉型的縮影,更是丹江口水產業轉型升級的先鋒。他們探索養殖業新模式,帶領漁民致富的同時,也嚴格確保每一滴水都經過嚴格處理,絕不流入河庫,真正踐行了“絕不讓一滴水流入河庫”的政治責任。而在這節大思政課上,像這樣愛水、守水、護水的動人故事還有很多。
課堂上,湖北醫藥學院黨委書記鄭丹鳳以“湖北醫藥學院的使命與擔當”主題為導入,娓娓拉開這堂大思政課的序幕。來自十堰、北京等地各單位、各行業的10位主講人深情講述那些跨越千山萬水的深情與堅守。湖北醫藥學院張垚博士畢業后舍卻大城市高薪待遇,毅然回鄉帶領團隊守水護水;京堰兩地志愿者攜手開展環保志愿服務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吃水不忘挖井人”,指導十堰培育優良食用菌品種;湖北醫藥學院傾心傾情傾力幫扶水源區丹江口市六里坪鎮蒿口村;庫區移民舍小家顧大家毅然搬遷,在黨的關心幫扶下實現安居樂業;南水北調工程歷史及“南水北調精神”;首都人民感謝庫區、愛水節水共護前行……在場師生沉浸在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故事中,現場不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這堂課既新穎又生動。通過這堂課,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保護好水源地生態環境,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需要人人盡責、久久為功。今后將自覺守水護水節水,積極參與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守護中國南水。”2023級臨床醫學專業王同學接受采訪時說。
新穎!用歌舞民樂打開課堂
除去感人至深的故事外,這堂大思政課還結合舞蹈、民族樂器、情景歌舞、合唱等諸多元素,讓以往枯燥的思政課堂頓時鮮活有新意,也讓思政教育潤物無聲、入腦入心。
在《如水傾城》舞蹈節目中,宛如江鷺般翩然入場的舞者們用曼妙質樸的舞姿勾勒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圖景;來自鄖西縣地方傳統文化保護中心的工作者為師生帶來了鄖西三弦《丹水橘香》,演奏曲調優美,并結合十堰地域方言,兼具說唱歌舞,展現了南水北調水源核心區獨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風情;在情景歌舞《一江深情》中,師生們演繹的庫區移民,舍小家為大家,遠離故土時捧一捧泥土寄托思鄉之情,只為響應國家號召,順利實現南水北調項目的故事,讓觀眾感動萬分。此時,女聲獨唱的清亮嗓音更烘托出氣氛的高潮;最后,大合唱《和光同塵》中合唱隊手捧月亮燈盞靜步走上課堂舞臺時,它們清亮溫柔的歌聲,如同真正在夜晚的江面上響起一般,隨著明月映照的光亮,唱出聲聲“和光同塵”,唱出守護丹江口庫區每位志愿者的點滴奉獻。
賦能!校地社企共建思政課
大學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主陣地,思政教育是鑄魂立心的工作。湖北醫藥學院始終高度重視,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9月25日,湖北醫藥學院與漢江流域31家單位共建“大思政課”教育共同體。在當天舉行的“大思政課”實踐基地共建座談會上,學校與各共建基地共同簽訂《共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合作協議》,并頒發湖北醫藥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匾牌。學校還聘任了各基地共41人為湖北醫藥學院思政課兼課教師。
據湖北醫藥學院黨委書記鄭丹鳳介紹,學校積極響應黨中央、教育部關于開門辦思政課的指示要求,著力構建“大思政課”工作格局,涵育醫學生“大醫品德”。上好“大思政課”,將致力建設“大課堂”,擦亮“紅”的底色;搭建“大平臺”,用好“活”的現實;建好“大師資”,突出“大”的特點。“大思政課”的精髓在于理論聯系實際,在田野里“消化”書本,在實踐中檢驗真理,把固定場域的“思政小課堂”和開放場域的“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生動的社會實踐中把深奧的理論學深悟透、弄懂做實。學校將與地方協同合作、加強共識,形成“大課堂”“大平臺”“大師資”的建設合力,實現教學質量優化與多方資源共享,為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共同努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