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魏鵬、夏甜)仲秋時節的中原大地,輕風微拂溫婉怡人。10月24日,竹山縣委黨校2024年度科干班、中青班100余名學員走進鄖陽區開展異地教學活動,此次異地教學采取現場沉浸式教學的方式,圍繞自然與科學、紅色革命文化、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等主題,讓全體學員在鄖陽區現代化建設中感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進一步把握時代發展潮流、強化創新創造思維,提升推動改革本領。

活動現場。通訊員 供圖
青龍山國家地質公園不僅是我國重要的古生物化石產地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這里不僅適合觀賞恐龍蛋化石,還是研究恐龍興衰、氣候變化和地質變遷的重要場所。學員們先后來到地質博物館、遺址公園等地,通過生動講解和實地參觀,深入了解恐龍的起源、演化和滅絕過程,感受了史前生物時代的神奇與壯觀。通過修復化石體驗,親手觸摸億萬年前的生命痕跡,了解化石的年代和結構,進一步激發對地質科學的興趣。
在綠水青山間,隱藏著一個煥發生機美麗鄉村——龍韻村。這里不僅是自然風光的寵兒,更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作為新時代扶貧易遷新村,也是全國行政面積最小的村之一,龍韻村自規劃建設到開村運營,堅持"一切為了村民,為了村民一切"的發展理念,以黨建引領、共同締造為主要抓手,堅持多業融合、多治一體,在鄉村有效治理和"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方面,探索出了獨具特色的龍韻模式。在村史館,龍韻村村民開地墾荒、攜手致富的感人故事以及詳細描寫的843戶貧困戶自易地搬遷以來的家庭情況,讓全體干部在追溯發展歷程中,尋求推進基層治理的法寶。學員們紛紛表示不僅學到了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還為進一步推動社區發展治理工作打開了新思路、增添了新動能。在龍韻村中國紅色報紙展覽館,學員們從"紅色報紙"這一獨特視角重溫黨的厚重歷史,跟隨一張張泛黃的報紙、一個個鮮活的影像、老物件,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涌入了每一個學員心中。

活動現場。通訊員 供圖
湖北鑫欖源油橄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公司投資5億元發展了"生態農業+健康食品+生物科技+農文康旅"為一體的油橄欖綠色健康產業。公司探索出了一條"油橄欖+"的農業農村發展新路子,使油橄欖產業成為農民致富的"金果子"、鄉村振興的好產業。漫步在楊溪鋪鎮東方橄欖園,學員們現場查看油橄欖果實形狀及長勢,就如何因地制宜開拓"油橄欖文化、油橄欖產業、油橄欖科技"等綠色產業發展新思路開展積極討論,還不時對講解員提出問題,場面氛圍熱烈。

活動現場。通訊員 供圖
鄖陽區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大水井",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漢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部署,聚焦"踐行‘兩山’理念,彰顯生態文明"主題,傾力打造集親水、護水、觀水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教育基地——中華水園和同心廣場。整個講解過程中,老師把"看、聽、問、思、說"貫穿于現場教學全過程,讓全體學員深刻領會南水北調精神實質,樹牢生態環保理念,使全體學員更加堅定"一庫碧水永續北上"的信心和決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期一天的異地教學收獲滿滿,全體學員一致表示,此次鄖陽區異地教學是一次深刻的學習之旅,與該縣“兩山"創新發展實踐緊密契合。大家深刻體會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報告中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等要求的重要性,更加明確了前進的方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將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積極投身到竹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竹山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