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慧)11月4日筆者了解到,十堰市太和醫院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就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醫學攻堅戰。53歲的鄒先生(化姓)兩次小腦部位出血卻始終查不出原因,幸經太和醫院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醫護人員不斷尋找病因,及時救治,才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醫師與患者交流。通訊員 供圖
男子兩次小腦出血,出血原因卻難以查明
9月28日,鄒先生突然莫名出現劇烈頭頸部疼痛,隨后出現意識恍惚情況,家人緊急將其送至太和醫院。此時鄒先生已呈嗜睡狀態,醫生立刻為其做急診造影和相關檢查,造影結果為陰性(表明從造影檢查來看沒有什么問題),小腦部位有出血情況。
然而這并不是鄒先生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去年10月,鄒先生就曾出現同樣情況,頭頸部劇痛,當時查出小腦半球有少量出血,但造影檢查卻沒發現有什么問題,通過保守治療后鄒先生出院回家。沒想到時隔一年,鄒先生再次出現相同情況,但此次病情更加嚴重。
可事情怪就怪在這里,兩次都是小腦出血,多次腦血管造影卻始終未能找到病變部位及原因。住進醫院第二天,鄒先生又突發急性腦積水,導致人昏迷,醫生緊急給他做了顱腦鉆孔引流術,緩解腦積水癥狀。術后鄒先生神智慢慢恢復。
“兩次出血的造影檢查都顯示陰性,可兩次出血都在同一部位,我們高度懷疑出血原因是小腦后下動脈瘤病變的可能性比較大。”太和醫院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主任黃寬明介紹,為了找出出血原因,特意組織了全神經外科、全院大討論,并將檢查的影像結果發給國內治療腦血管疾病最頂尖醫院會診,也未能明確疾病的診斷。
醫患互信,順利找出病因成功救治患者
迷茫與困惑籠罩著醫生和患者家屬,然而,太和醫院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的醫生們沒有放棄。他們秉持著鍥而不舍的精神,不斷探索、積極努力。最終,黃寬明和團隊成員魯軍體、胡勝利決定為患者做另一種針對性造影,但由于這種造影價格稍貴,并且做了后不能保證一定查出原因。這樣既增加了患者家屬經濟負擔,又擔心依舊不能查出結果。經過溝通后,好在鄒先生的妻子對醫生們非常信任和支持。
此次針對性的造影是用非常規造影技術超選擇到高度可疑的小腦后下動脈開口處,并增加造影量和造影壓力。通過此次造影終于查出導致鄒先生小腦出血的原因:右側小腦后下迂曲、細小動脈分支動脈上的微小動脈瘤。找出病因,可以對癥治療,這讓所有醫生和病人家屬都非常高興。
通常情況下動脈瘤有兩種治療方式,分別是介入治療和開顱顯微手術治療。黃寬明帶領魯軍體教授、胡勝利教授首先采用創傷小、時間短的介入治療,但因微導管難以通過迂曲、纖細、狹窄的載瘤動脈到達病變部位而難以完成介入治療。隨即按照術前制定方案,將鄒先生由介入室轉到手術室行顯微手術治療。手術過程中,通常醫生會將動脈瘤夾閉,但由于鄒先生的動脈瘤位于血管末端,瘤體纖細,黃寬明團隊決定剝離切除。最終手術順利完成,麻醉結束后,鄒先生慢慢蘇醒過來。經過一段時間恢復后,10月29日,記者在病房里看到,鄒先生可以在家屬攙扶下行走,正常與人交流、握手等均無障礙,也沒有留下相關后遺癥。
“救治過程中,一次次的嘗試,一次次的失望,卻沒有阻擋醫生們繼續查明病因的腳步,他們的專業精神,團隊協作精神讓我們深受感動。”患者家屬告訴記者,非常感激黃寬明主任和其他醫護人員通過精確的造影辦法,成功診斷出疾病原因,并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
黃寬明介紹,小腦位于大腦半球后下方,與大腦、腦干和脊髓之間有豐富的傳入和傳出聯系。臨床中,一旦小腦部位出血,很容易壓迫腦干神經中樞,出現意識障礙、呼吸及心跳驟停等,危害性大、致死率高、搶救風險極大!當出現劇烈頭痛或動脈瘤壓迫神經出現眼瞼下垂或視力下降,部分病人發病時即昏迷等情況時,需及時到醫院診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