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付延峰)清晨6點,東門老街的蒸籠熱氣裹著竹溪蒸盆的鮮香彌漫街巷,秦家包子鋪前已排起長隊;入夜后的武陵不夜城燈火如晝,山二黃戲曲與全息水秀交織,游人摩肩接踵——這座鄂西北小城正以“白+黑”的全時文旅場景,刷新著游客對山區縣的認知。近年來,竹溪縣累計向文旅康養產業投入2.3億元,大力扶持項目建設、人才培養、文創產品、宣傳推廣、品牌打造,對成功創建景區景點、高星級飯店、高等級民宿和引客入溪旅行社兌現獎補4000多萬元,累計撬動社會資本5.4億元,先后創成2家4A景區、12家3A景區、60多家鄉村旅游景點。成績的,背后是一套以差異化體驗破局的“竹溪模式”:親子游樂、紅色研學、古韻夜游、煙火早市,在多元業態中奏響振興強音。

竹溪東門老街夜景。通訊員 供圖
大石門仙暇小鎮:林間親子樂園激活鄉村閑置資源
水坪鎮大石門村的蛻變堪稱“點綠成金”的典范。曾經滯銷的300畝苗木基地,如今變身為集“森林探險+萌寵互動+山地運動”于一體的仙暇小鎮。林中樹屋與無動力樂園“小八仙樂園”讓孩子盡情探索;山地飛車與玻璃水滑道成為青少年冒險的樂園。

楚長城夜景。通訊員 供圖
“周末連帳篷營地都訂不到,還有陜西家長專程帶孩子來玩!”負責人程琰介紹。開園僅半年,游客量已突破20萬人次,帶動周邊40多戶村民經營農家樂、民宿,戶均增收超萬元。昔日的“荒蕪沼澤地”借親子經濟重生,印證了生態資源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的力量。
肖家邊電影小村:紅色研學解碼鄉村文化基因
在肖家邊村,一部膠片放映機開啟了研學新篇章。依托紅三軍司令部舊址、戴氏私塾等歷史建筑,該村打造“電影主題研學矩陣”:蒙太奇體驗館還原經典電影場景,數字影院播放紅色影片,山水實景劇場再現革命故事。2024年清明假期,十堰千余名學生在此開展“重走紅軍路”活動,參與古法榨油、紅色劇本殺等體驗項目。

竹溪武陵不夜城精彩演出。通訊員 供圖
村支書算了一筆賬:研學團隊日均接待量達500人,帶動周邊農戶銷售土蜂蜜、熏豆干等農產品,月銷售額增長30%。從“空心村”到“省級景區型村莊”,肖家邊以文化賦能,讓革命記憶成為研學經濟的鮮活教材。
關埡楚長城:國煙資金撬動“邊城”跨省聯動
“朝秦暮楚”的典故在關埡楚長城有了新注解。依托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底蘊,竹溪縣爭取國家煙草專項資金,對古長城遺址及周邊村落統一改造:修復關埡夯土城墻,打造《羋月出關》實景劇戰場;將民居改建為秦楚風格民宿群;聯合陜西平利縣開發跨省旅游線路。

竹溪水坪鎮"仙瑕小鎮”。通訊員 供圖
改造后的景區試運營即吸引10萬游客,村民張婆婆在景區擺攤日售烤紅薯200斤:“重慶、陜西的游客多了,周末一天能賺500元!”2025年元旦正式開放后,鄂渝陜三地旅行社聯合推出“邊關煙火游”,以篝火晚會、電音節等吸引年輕客群,讓千年要塞變身跨省文旅樞紐。
武陵不夜城+東門老街:晝夜雙核引爆全域消費鏈
廢棄多年的西關街,如今因武陵不夜城重獲新生。街區以國家級非遺“山二黃”為魂:白天,《武陵梨園情》情景劇在七大戲曲舞臺輪番上演;入夜后,108米全息巨幕上演“水上火壺”光影秀,裸眼3D投影再現《紅樓夢》經典橋段。更以美食留客——肯德基與竹溪蒸盆同街競技,“十三西施美食城”匯聚格格、懶豆腐等13道本地小吃。

東門老街夜景。通訊員 供圖
開街一年游客量突破1500萬人次,拉動縣城酒店入住率達95%,“一房難求”成常態。其成功密鑰在于“三融合”:非遺與科技融合(冬奧同款CG技術)、美食與戲曲融合(看戲品宴一體化)、免費場景與二次消費融合(演出引流帶動餐飲購物)。
早市煙火氣:老街早餐喚醒城市味蕾
與不夜城相距千米的東門老街,則以“晨鐘暮鼓”開啟竹溪的清晨。2025年“五一”開街后,這里迅速成為早餐打卡地:秦家包子鋪日售小籠包千籠,配豆腐腦的吃法成游客標配;老茶鋪里長嘴壺茶藝秀與《茶嫂招親》劇目同步開演。早市商戶羅學軍笑言:“生意翻了三倍,游客從6點排隊到中午!”
竹溪的突圍之路,核心在于差異化定位與全域聯動、文化為核、山二黃戲曲、關埡楚長城等獨特IP避免同質化競爭;業態織網,親子(仙暇小鎮)、研學(肖家邊)、夜游(武陵不夜城)、康養(龍王埡茶園)覆蓋全客群;流量共享,通過馬拉松賽事、茶旅文化季等活動引流全域,2025年森林馬拉松帶動民宿預訂量增3倍。
未來,竹溪錨定“秦巴康養旅居勝地”目標,推進武陵古鎮DE期建設,深化“小城有戲·慢養竹溪”IP。該縣縣委書記許慶一表示:“竹溪將主動融入“神武峽”文旅主軸,緊緊圍繞十堰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續深化文旅深度融合,不斷推動旅游全季全域全時發展,加快打造文旅百億級支柱產業,努力為“湖北旅游、武當突破”多出力多貢獻。”
從大石門孩子的歡笑到肖家邊學子的沉思,從關埡篝火的噼啪到武陵戲臺的弦歌,竹溪以“一村一品”的匠心,將散落鄉野的珍珠串成文旅金鏈。101.86億元收入的背后,是山區縣對“詩與遠方”最生動的詮釋——以文塑旅,終見山河入畫;以旅彰文,始得煙火人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