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瑋)近日,太和骨科四病區主任趙猛帶領團隊前往襄陽,對一年前在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84歲張(化姓)奶奶進行上門隨訪。看到張奶奶恢復良好,醫生感到非常欣慰。
剛從地里回來的張奶奶高興地為醫生們反饋自己的恢復情況,她告訴醫生,出院6個月自己就開始下地干活了,現在走路基本正常,僅僅小跑時有一點跛。隨訪中,醫生對張奶奶的手術部位進行了仔細檢查,其創面植皮生長良好,皮膚表面平整有彈性,日常并無明顯不適。隨后,醫生對其進一步功能康復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項進行了叮囑和指導。
張奶奶一年前在地里干農活時不幸摔傷,導致踝關節粉碎性骨折,在當地做完手術一周之后,出現了皮膚壞死、傷口感染、流膿,面臨截肢的風險。家人多方打聽,將其轉入太和醫院創傷骨科。
入院時的張奶奶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下肢血管硬化嚴重、血液供應不佳,手術切口周圍大片皮膚軟組織壞死、感染嚴重、內固定鋼板及骨骼外露。如果進行通常的皮瓣移植,創傷較大,其身體全身及局部條件均不允許。如果進行皮片移植,創傷相對較小,但鋼板、骨骼外露,植皮無法成活。為了保住患者的肢體,趙猛反復研究了張奶奶的病情,憑借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最終創新性的設計出了骨表面血管化游離皮片移植術方案。
因為患者急性感染嚴重,手術只能分期進行。醫生先為其進行一期清創炎性壞死組織,以控制急性感染。一周之后,取出鋼板,再次徹底清創,并選取創傷較小的鋼針從正常皮膚、軟組織處打入以代替鋼板內固定,結合石膏進行托外固定。這樣既達到了骨折固定的目的,又將再次感染的風險降到了最低。
接下來的第三次手術是整個治療中最關鍵的一步,醫生先將其暴露的骨頭進行“特殊處理”——磨除骨頭表面的骨皮質,然后再用VSD負壓吸引技術進行持續治療,目的就是讓去皮質化的骨頭上長出新的肉芽,這樣才能為后期移植的皮片提供存活的“土壤”。一周過去了,原本沒有血供的“白骨”表面如期長出了新的肉芽,這讓接下來的皮片移植成為可能。
第四次手術中,醫生從張奶奶腿部選取一塊皮片移植到長出新鮮肉芽的骨頭處,順利進行了最后一期手術。趙猛介紹,相比于皮瓣移植來講,皮片移植對于高齡患者來說創傷小,手術風險大大降低,康復更快。這也為超高齡、基礎疾病多、血管硬化嚴重無法進行皮瓣移植的患者提供了一種修復骨外露創面的新思路。
這種創新性的手術思路是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有一定骨科基本知識、基本手術技術儲備的醫生均可進行,易于推廣。但手術思路的創新卻要求醫生具備過硬的基本功和豐富的手術經驗,更是考驗醫生對醫學基礎知識的深入全面掌握。該手術讓患者避免了截肢的風險,最大程度的提升了術后的生存質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