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馬婷婷 沈俊)近日,十堰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冠脈介入團隊成功完成醫院首例冠狀動脈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術。手術過程順利,患者術后恢復良好。這標志著代表著冠心病介入治療前沿理念的“介入無植入”新技術——生物可吸收支架,正式成為該院心血管疾病診療的常規項目,為冠心病患者帶來了更先進、更人性化的治療“心”希望。

患者贈送錦旗。通訊員供圖
日前,31歲的黃先生(化名)在運動時突發胸痛伴呼吸困難,休息片刻后癥狀雖然有所緩解,但年紀輕輕就出現此癥狀,令其無比擔憂。為查明原因,他當即來到十堰市人民醫院就診。冠脈CTA檢查結果提示:前降支存在重度狹窄。面對可能需要植入永久性金屬支架的傳統方案,年輕的黃先生顧慮重重,體內永久存留金屬異物,未來生活是否會受限?了解到“生物可吸收支架”這一前沿技術后,黃先生懷揣希望來到該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主任趙繼先主任醫師的門診尋求幫助。
“隨著‘介入無植入’理念在冠心病治療領域的深入,冠脈介入技術不斷革新。”趙繼先主任介紹:“相較于傳統金屬支架永久留存體內,生物可吸收支架為患者,特別是對金屬過敏、擔憂長期異物影響或需保留后續治療空間的年輕患者,提供了更理想的選擇。”經過對黃先生病情及CTA圖像的全面細致評估,趙繼先主任確認他符合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植入條件,這無疑為黃先生一家點亮了新的曙光。
在完善周密的術前準備后,由沈俊博士和張煥鑫博士領銜的冠脈介入團隊,為黃先生實施了手術。術中,團隊精準操作,通過冠狀動脈造影結合血管內超聲(IVUS)精準定位病變,順利完成冠狀動脈球囊擴張成形術,并成功植入一枚生物可吸收支架。手術過程流暢高效,術后復查顯示支架貼壁完美,原狹窄病變完全解除,血管恢復了自然形態。
“沒想到三天就能出院!”術后,黃先生胸痛癥狀迅速緩解,家屬激動不已:“謝謝你們,他終于放下了心理負擔,可以不用一輩子帶著金屬支架了。”
據沈俊博士介紹,生物可吸收支架是冠心病介入治療領域的新一代技術突破。它采用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在植入后的2-3年內,會像“可溶解的橋梁”一樣,在完成支撐血管、防止其再次狹窄的“使命”后,逐步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被人體自然代謝吸收,真正實現了“血管無殘留、功能再恢復” 的突破性目標。這避免了傳統金屬支架永久存留體內可能帶來的潛在影響以及需要長期維護,達到了冠脈介入治療追求“微創、無痕” 的理想效果。
趙繼先主任強調,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雖優勢明顯,但目前只適用于血管彈性較好、鈣化不嚴重、病變相對局限(血管大小均一、頭尾落差小)且植入部位無較大分支血管的冠心病患者。尤其適合像黃先生這樣對未來生活質量要求高、希望避免終身攜帶金屬支架的年輕患者。 這一技術的成功應用,被業界譽為冠脈介入領域的“第四次革命”。
十堰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成功開展該院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術,不僅為本地冠心病患者帶來了國際前沿的治療選擇,也彰顯了醫院在心血管疾病診療領域持續創新、追求卓越的實力與擔當。未來,十堰市人民醫院將繼續推進該項技術的規范化應用,讓更多患者受益于“無痕”的“心”希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