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江南雨)在鄖西縣關防鄉一天門村集鎮,一座看似尋常的房屋藏著不為人知的景致。順著長長的樓梯蜿蜒而上,房頂之上竟別有洞天——一座蘭棚靜靜佇立,這便是返鄉創業人士鄒景波精心打造的“蘭園”。棚內蘭草蔥郁,四季蘭的清雅、慧蘭的俊逸、春劍的挺拔在此匯聚,十幾種蘭花品種爭奇斗艷,千株蘭草將這片天地裝點得生機盎然。

“蘭園”。通訊員 供圖
故事的開端,要追溯到2007年。彼時在外務工的鄒景波經朋友介紹與蘭花結下不解之緣。他懷揣著“給出租屋添點生氣”鄒景波的簡單想法,用幾十元換回了人生中第一盆蘭花。澆水、施肥、修剪,曾經被流水線磨得麻木的雙手,在擺弄花草時漸漸找回了溫度。幾年的光景,他的出租屋從單一盆栽變成“微型蘭園”,床頭的《蘭花栽培指南》被翻得卷了邊,手機相冊里存滿了新芽破土的瞬間。
2017年,務工返鄉的鄒景波本想在故鄉的大山里尋覓新的蘭花品種。當他站在一天門村云霧繚繞的山澗旁,望著眼前的綠水青山,鄒景波突然意識到:家鄉漫山遍野的腐殖土、常年溫潤的氣候,不正是蘭花生長的天然溫床嗎?“城里一盆蘭花能賣上百元,咱這兒的山水就是最好的培育場!”鄒景波那一刻,他毅然決定:留下,把蘭花種在故鄉的土地上。
這個念頭剛冒出來,村 "兩委" 就主動找上了門,幫助他成立合作社、辦理營業執照,村書記常說:"只要是正經創業,村里一定當好 ' 服務員 ',讓鄉親們少走彎路。"良好的營商環境,讓鄒景波有了巨大的信心。但創業的道路從不是一帆風順的。蘭花嬌貴,對溫度、濕度要求極高,野外生長的蘭花往往難以適應溫室環境。鄒景波只能從零開始,一點點摸索門道,不斷調整溫室內的各項條件。從光照時長到澆水頻率,每一個細節都傾注著他的心血。為了觀測蘭花在不同環境下的生長狀態,他常常連續幾天守在溫室里,仔細記錄每一絲細微的變化。失敗是家常便飯,但他從未氣餒,心中始終堅信:只要用心,這個事業就一定能成功。
在苦心鉆研蘭花種植技術的同時,鄒景波還以“振陽蘭花植料”為賬號,在抖音、快手等平臺分享種花心得,廣交蘭友。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提升,鄒景波在蘭友圈里名氣漸長,收獲了不少粉絲,有人開始詢問蘭花專用肥料。這一問點醒了鄒景波,他靈機一動:何不利用家鄉的天然材料制作蘭花土?
說干就干,鄒景波立刻行動起來,利用本地豐富的橡樹皮、松塔殼、柳樹枝等原料,潛心研發蘭花專用土。他將這份來自故鄉的饋贈融入植料,在售賣蘭花的同時推出專用肥料,產品一經上線,便在抖音、快手等平臺收獲無數好評,成為蘭友圈里的爆款,他也因此成為鄂西北地區唯一規模化經營蘭花營養土的商家。
如今,鄒景波的肥料生意蒸蒸日上,每月僅肥料就能賣出300多單,遠銷浙江、安徽、保定等地。“最遠的訂單寄到山東,客戶說用咱的肥,花開得特別香。”鄒景波提及此事,他眼里的光芒比盛開的蘭花還要明亮。
從熱愛到事業,從一名普通的務工青年,蛻變為如今的“蘭花達人”,鄒景波用十八年的堅持與努力書寫了一段不平凡的創業傳奇。他的成功,不僅源于對蘭花種植技術的精通,更在于那種敢于嘗試、勇于創新的精神。他用實際行動證明,只要心懷夢想、滿懷熱情,就能在故鄉的土地上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