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齊斌 張明)今年以來,十堰市鄖陽區3萬戶市場主體已累計享受稅費優惠4.32億元,這份稅費紅利的精準釋放,既得益于國家持續實施的優惠政策,也離不開稅務部門的精準輔導與合規指引。近年來,國家稅務總局十堰市鄖陽區稅務局立足基層直面納稅人的優勢,組織專業團隊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市井街巷,聚焦行業共性問題,為疑點企業“把脈問診”,開具稅惠合規“良方”,推動稅費優惠政策精準落地,為市場主體健康發展筑牢稅務保障。
“問診”田間地頭祛除農業涉稅“沉疴”
“發展農業前期投入大,發票怎么開、成本怎么核算、哪些免稅政策能適用?我們最初摸不著頭緒。”鄖陽區南化呈祥養殖場的負責人楊富華坦言。
十堰市南化塘鎮近年來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重點扶持蛋雞養殖產業。在該鎮馬鬃嶺村,楊富華投資4000萬元建設的呈祥養殖廠,蛋雞存欄量34萬羽,實現了蛋雞養殖規模化、自動化,年產值超5000萬元,成為鄂西北蛋雞養殖的標桿。
今年1月,鄖陽區稅務局涉農服務團隊在調取該企業涉稅數據時發現:購進雞苗和飼料的發票數量與銷售規模不匹配,雞蛋的自產銷售發票和流通環節免稅發票混淆,還存在賬務核算不規范問題。現場查看生產能力后,稅務團隊向企業負責人和財務人員詳細解讀了不同免稅政策的適用邊界,明確農產品銷售發票開具要點,輔導其按期補齊成本發票、規范財務核算。
“以前只專業生產,收支這塊兒是個糊涂賬。”楊富華表示,“幸虧有稅務局同志上門指導,現在做賬、開票都清楚了,心里也踏實了。”
近年來,鄖陽區稅務局針對涉農行業的堵點、痛點和風險點,累計為各類農業生產主體開展涉稅風險“診療”100余次,輔導合規開具農產品收購、銷售發票千余份,著力破解農業涉稅頑疾,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稅動力”。
“體檢”制造工廠暢通汽配出口“經絡”
位于十堰高新區的湖北杜德起重機械有限公司,是集起重機研發、制造、銷售為主業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湖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擁有40余項國家專利,具備年產800余臺起重、舉升裝備的生產能力,產品暢銷國內并出口多國。
今年5月,鄖陽稅務重點企業團隊在篩查先進制造業企業加計抵減數據時發現,該戶納稅人在享受稅收優惠時,未按照公告要求同步調減出口商品對應進項稅額的加計抵減額,存在超額享受優惠疑點。因其同時享受出口退稅政策,此風險若導致納稅信用降級,可能影響正常出口退稅。團隊成員立即核實,確認系企業會計政策理解不全所致,隨即輔導企業按出口銷售額占全部銷售額比例調減加計額,累計調減46.67萬元,補繳了相應稅款和滯納金。
“這次‘體檢’和‘治療’加深了我們對政策的理解,也深刻認識到,依法依規是享受稅惠政策的前提,否則經營風險就大了。”公司財務負責人熊雁表示。
汽配制造是鄖陽區的支柱產業。今年以來,該區稅務局聚焦先進制造業加計抵減、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出口退稅等政策,構建起以涉稅數據為基礎、行業風險點為靶向、稅收優惠為切入口、實地核查為手段的“體檢”體系,逐戶規范制造業稅收優惠享受,挽回稅款510萬元,有效疏通汽配零件內銷出口堵點,落實出口退稅328萬元。
“尋訪”市井煙火直擊小微風險“病灶”
夜幕降臨,武當不夜城燈光璀璨,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作為鄖陽區夜經濟的名片,這座依托柳陂鎮龍韻村而打造的鄂西北首個鄉村沉浸式夜游項目,自2023年“五一”開街以來,已匯集游玩娛樂、國潮手工、餐飲美食、文創展覽等經營主體200余個,累計接待游客700萬人次,帶動周邊千余人就業,2024年為龍韻村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338萬元。
繁榮背后,大量從事文旅餐飲服務的小微經濟單元,普遍存在稅收知識薄弱、稅法遵從度待提升的問題,部分經營者伴有超期申報、未開票收入未申報、分設賬戶隱瞞收入等風險“病灶”。
鄖陽區稅務小微個體團隊將目光投向這些“小微細胞”,深入街頭巷尾,逐戶宣傳輔導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半、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優惠等政策,同步開展“掃街式”風險排查,對部分商戶送達責令限改通知書,督導其按期如實申報,合規享受減免。2025年以來,鄖陽區2.2萬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已累計享受稅收優惠2.87億元,合規經營“防火墻”進一步筑牢,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釋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