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歐陽舟 鮑婧)8月6日清晨,十堰市太和醫院濟康樓16樓的采集室里,陽光透過玻璃窗落在39歲的阿文臉上。鮮紅的血液順著導管緩緩流淌,這位普通的網約車司機、退伍軍人,以茅箭區首例非血緣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的身份,為遠方的血液病患者點燃生命之光,這枚跳動的“生命火種”,正在完成一場跨越山海的生命接力。
故事的序章寫在2023年的街頭。茅箭區紅十字會無償獻血宣傳點前,阿文在獻血時偶然聽聞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意義。“救人一命的事,總得有人做。”他當即填寫登記表,留下8毫升血樣,成為中華骨髓庫中平凡卻珍貴的“生命備份”。這正是茅箭區紅十字會“街頭宣傳常態化”的生動縮影。
今年7月,一通來自茅箭區紅十字會的電話讓這份“備份”有了重量:阿文與患者配型成功。“救人要緊!”阿文堅定的回應,來自家人的全力支持,還有茅箭區紅十字會全程護航的安心。高分辨配型、體檢一路綠燈,阿文開啟了“特殊備戰”:每晚七點準時收車慢跑,用軍人的嚴謹守護這份生命之諾。“就像執行任務一樣,必須萬無一失。”樸素的話語里,是刻入骨髓的擔當。
采集當日,茅箭區委副書記任杰和區紅十字會、區退役軍人局工作人員帶著鮮花和慰問品走進病房,對阿文致以凡人善舉的最高禮贊。而這份禮贊的背后,是區委、區政府將公益事業納入“大山里的深圳”先行區建設的戰略考量——以“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格局,為愛心生長搭建制度框架,不斷賡續博愛奉獻的底色,號召更多人以熱血延續生命火種,讓每一份善意都能被看見、被守護。
這份守護,藏在茅箭區150個基層紅十字會組織織就的服務網絡里,延伸到社區、鄉村、校園的每個角落;顯現在“急救地攤”“網絡直播課堂”等創新實踐中,讓生命教育從“紙上談兵”變為“指尖課堂”;體現在茅箭區紅十字會引導20人加入中華骨髓庫、3882人登記遺體捐獻、4300人持證救護的數字里,更轉化為“人人愿奉獻、人人能奉獻”的社會風尚。正如茅箭區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歐陽舟所言:“從宣傳招募到捐獻保障,我們做的就是讓愛心發芽結果、讓愛心沒有后顧之憂。”
如今,阿文的故事正催生新的漣漪——9月,茅箭區將迎來第二例造血干細胞捐獻。從首例到再續,茅箭正通過一個個愛心接力,努力把文明基因融入治理血脈,推動暖心義舉的微光匯聚成高質量發展進程里的星河,積極為基層治理增添人性光輝和暖心溫度。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