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庹子良)當第一縷晨光穿透漢江的薄霧,羊尾鎮老觀廟村黨支部書記李益濤的哨音已在江畔回響。近日,56名身著紅馬甲的“老船工”志愿服務隊員應聲而動,他們手持長嘴鐵夾、撈網等工具,列隊登上清漂船,錨鏈與船板碰撞的鐺鐺聲,驚起一群白鷺掠過水面。
“十年禁漁令下,我們的船槳換成了撈網,但守護漢江的初心從未改變。”李益濤如今成了江面最忙碌的“清漂指揮長”。在他的動員下,56名漁民全部轉崗,隊伍像滾雪球般壯大至256人,其中32名黨員骨干組成突擊隊,隨時應對突發污染。

李益濤組織“老船工”志愿服務隊開展守水護水活動。通訊員供圖
江心,板橋村62歲的張叢業穩穩把住船舵。這位祖上三代“水上人家”的傳人,掌舵技術比當年捕魚時更嫻熟。“以前撒網是為生計,現在撈漂是為子孫。”他指著船艙里分類存放的垃圾笑道。禁漁后,他主動將陪伴半生的漁船改造成清漂船,船頭“護江先鋒”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

張從業在漢江流域打撈漂浮物。通訊員供圖
“龍龍,那邊有塑料袋!”岸邊傳來呼喊。25歲的老觀廟村村委委員李龍龍聞聲躍起,這位學生時代就參加生態環保志愿服務隊的年輕人,此刻正舉著長柄夾快速跑動。他的背包里總裝著《長江保護法》宣傳冊,休息時便給村民講解:“大娘,這礦泉水瓶屬于可回收物,咱們積分能換洗衣粉呢。”在他的推動下,全村建成3個環保積分兌換點,參與清漂的村民已達187戶。

李龍龍在漢江流域打撈漂浮物。通訊員供圖
晨霧漸散,江面恢復澄明。李益濤掏出筆記本,在“今日成果”欄記下:清理漂浮物4船次,勸導違規垂釣6人,發放環保手冊10份。“我們處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一定要當好‘守井人’、守好‘大水缸’!”李益濤的話音未落,隊員們已齊聲應和。紅馬甲列隊延伸的背影里,有老漁民對江河的深情,有年輕人對未來的承諾,更有共產黨員對初心的堅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