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王世梟鑒胡靜)走進棗園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文化墻上的“博士剪影”令人眼前一亮。棗園村位于竹山縣擂鼓鎮核心區域,是遠近聞名的“博士村”,就在這個小山村走出了一批棟梁才,飛出了一群金鳳凰。

湖北省竹山縣擂鼓鎮棗園村。通訊員供圖
鄉風淳、家風正,是棟梁才的苗圃。在棗園村,諸如“三代不讀書,一屋都是豬”“娃要成為棟梁才,棗園要出金鳳凰”這樣的家訓、俗諺語成了村民里的口頭禪、流行語。為了全面營造崇文重教的氛圍,棗園村“兩委”將本村李氏、龔氏家族讀書學習的族訓家規融入村規民約,向家家戶戶宣傳普及,真正讓讀書學習的觀念深入人心。正是在這種的氛圍影響下,棗園村累計培養出博士研究生8人、碩士研究生12人,考入雙一流大學32人、一類本科院校52人,源源不斷為國家輸送了棟梁之才。

擂鼓鎮慶祝第39個教師節暨助學基金頒獎儀式。通訊員供圖
富教育、強陣地,是金鳳凰的搖籃。為了“從娃娃抓起”,棗園村黨支部多方爭取資金,相繼建設了黨建書屋、農家書屋,并將棗園小學閑置房屋改建為標準化安幼養老中心,內設兒童學習室。棗園村依托這些陣地,經常性組織退休教師、老黨員為學生輔導功課,在節假日組織動員返鄉大學生、志愿者開展義務補課輔導活動。僅今年暑假,棗園村已開展輔導課程120余節,輔導學生232人次。

棗園村黨建書屋。通訊員供圖
桑梓,是好教棗園村育的碩果。從棗園村走出的驕子們沒有忘記故鄉,而是全力反哺、報效桑梓。近年來,擂鼓籍博士研究生、高級知識分子們立足自身條件和資源,積極為棗園村爭取項目資金,助推產業發展,累計為家鄉修建道路3.2公里、利民工程2個,投資項目10余萬元,捐資助學7.2余萬元。因為成批次高層次人才的集聚,棗園吸引到科研團隊在此駐扎開展課題研究,為本地茶葉、食用菌、煙葉、蜂蜜等特色產業在農產品種植養殖、農特產品研發、農業產業鏈延伸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吸引到更多人才成為棗園的“新鄉人”,為鄉村人才振興注入了強大活力。

科研團隊在棗園駐扎開展課題研究。通訊員供圖
走出大山是一種成功,回報大山是一種情懷。棗園村育才的佳話已然廣為流傳,金鳳凰返家鄉、促發展的篇章仍在續寫。就在最近幾天,華中科技大學的15名外國留學生不遠千里來到棗園村,在全市首家蜂之谷科普館開啟了新的研學活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