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晨)8月18日,三官洞林區管委會聯合三官洞司法所、安家派出所及駐村律師,在林區管委會會議室成功舉辦“六無”鄉鎮建設宣傳會。
履職為民,精準賦能:一線協商錨定“六無”建設方向
自“六無”鄉鎮創建工作啟動以來,林區人大代表便將其納入下半年重點監督議題,成立專題調研組深入村組、農戶及產業基地開展“沉浸式”調研。通過“屋場夜話”“田間懇談”等貼近群眾的交流形式,聚焦垃圾治理、污水管控、產業發展等民生關切,廣泛收集意見建議,梳理出12條核心內容,形成以法治化路徑推進“六無”創建的議案,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
林區進一步明確黨委及區直單位的創建任務清單,強化“人大代表+村委會+網格員”三方聯動機制。依托人大代表的經驗、專業知識與政策素養,提出兼具科學性、可行性的法治指導意見,為“六無”建設精準把脈定向,推動履職成效深度融入基層治理實踐。
黨建引領,制度保障:法治框架明確“六無”創建標準
林區黨委從服務湖北“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高度出發,將法治助力“六無”創建列為下半年法治建設重點工作。通過召開群眾工作會議、組建專業專班、制定實施細則,構建起“黨委統籌-專班推進-法律保障”的三級責任體系,凝聚強大工作合力。
林區對照創建指標與法律條款,摒棄“口號式”創建,細化工作標準,結合林下經濟發展編制專項普法內容,精準對標垃圾分類、公共秩序、噪聲污染、露天焚燒等法律法規,確保創建工作沿法治軌道穩步推進。
集中普法,精準施策:以案釋法激發“六無”創建內生動力
活動現場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構建起管委會、司法所、派出所、村委會、駐村律師協同配合的普法工作體系。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垃圾分類、矛盾糾紛等問題,創新采用“反詐宣傳圖”“垃圾分類畫”等直觀形式,深入解析《新治安管理處罰法》與《十堰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的銜接適用。
通過剖析秸稈焚燒與森林防火、土地污染與林區保護、垃圾亂丟與矛盾易發的關聯,將“無燒柴禾”理念轉化為群眾“省錢又環保”的利益認同。現場推出“點單式”法治服務,發放宣傳手冊60余份,解答法律咨詢12件,筑牢群眾法治認同,凝聚創建合力。村民張大姐在觀看普法漫畫后堅定表示:“六無鄉鎮創建離不開法治護航,我們聽明白了,更要帶頭干!”
機制創新,積分驅動:法治杠桿撬動“六無”鄉鎮治理效能
為實現執法規范化、司法便民化、守法自覺化,林區創新推出“法治生態積分”管理制度,將群眾及特殊人員的守法情況與積分掛鉤。通過發放“六無愿景”手搖扇、積分兌換公共服務等激勵措施,調動群眾參與熱情,引導自覺遵守法治要求。
同時,探索“伴隨式執法監督+普法宣傳”同步推進模式,通過“釋法說理”“案例教學”“走訪排查”“矛盾化解”等方式,確保執法公正透明,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法治賦能,產業融合:“六無”標準搶占生態產業價值鏈
活動聚焦“六無”創建與生態產業融合發展,立足湖北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定位,從源頭保障農產品與中藥材質量安全,推動生態農業標準化、規范化發展。結合康養小鎮布局,聯合村干部入戶走訪,依據《新治安管理處罰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開展合規指導,推動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共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