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賢慧 劉姣)老人田間勞作,突然被蝮蛇咬傷。常規注射抗蝮蛇毒血清可能導致老人過敏性休克,國藥東風總醫院腎臟內科突破血清過敏技術難題,以小劑量、分多次、遞增劑量的方式給藥,讓老人轉危為安。這一高效成功救治案例也為蝮蛇高發山區的蛇傷救治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秦奶奶與醫護人員合影。通訊員 供圖
飛來橫禍 老人田間遭蛇突襲
鄂西北山區是蝮蛇主要棲息地,九月暑氣未消,仍是蝮蛇活躍的高發期。近期,鄖陽區鮑峽鎮村民秦奶奶在自家花生地勞作時,右手背突然被蝮蛇咬傷,兩個滲血的牙印瞬間打破山村的寧靜。
“被咬后我趕緊擠壓傷口排毒液,接著就往當地衛生院跑,當時手腫得越來越厲害,還麻得沒知覺,心里慌得不行。” 秦奶奶回憶。
當地衛生院緊急對她的傷口切開沖洗后,迅速聯系 120,將其轉往國藥東風總醫院腎臟內科 —— 該科室常規開展各類先進血液凈化技術,長期承擔蛇咬傷、蜂蜇傷,毒蘑菇、農藥和各種藥物中毒的救治工作,是湖北省三級醫院臨床重點專科、湖北省腎臟病區域醫療中心。
當晚8時,救護車準時抵達醫院。此時,值夜班的張醫生和瞿護士已備好蛇咬傷搶救設備,急診創傷外科、重癥監護病房(ICU)醫生也提前到位,一場多學科協作的 “抗蛇毒戰役” 即刻打響。
脫敏注射 巧破患者過敏難題
“患者到院時,右手臂已腫至肘部,還伴有頭暈、一過性黑朦(短暫性視力喪失或視物不清),傷口滲液明顯,情況十分危急。” 國藥東風總醫院腎臟內科副主任醫師張任介紹。
抗蝮蛇毒血清是救治蛇咬傷的唯一特效藥。腎臟內科副主任趙黎第一時間緊急聯系醫務部協調抗蝮蛇毒血清,僅 10 分鐘后,藥學部就將全院僅存的兩支抗蝮蛇毒血清送到病房。
可就在這危急時刻,患者前臂掌側皮膚的過敏試驗結果顯示 “陽性”—— 常規注射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但若不用藥,蛇毒將持續損傷患者器官,抉擇迫在眉睫。
“絕不能放棄!” 腎臟內科住院總醫師趙韶靜決定立即組織主持多學科會診,探討緊急解決方案。憑借多年急危重癥救治經驗,多學科團隊決定實施 “脫敏注射”:以小劑量、分多次、遞增劑量的方式給藥,同時備好腎上腺素、地塞米松和搶救設備等應對突發情況。
經過3 次脫敏注射后,抗蛇毒血清成功輸入患者體內。為鞏固療效,醫生又連夜聯系外院調入血清,備次日清晨再次給藥。當復查指標趨于穩定時,奮戰一夜的醫護團隊才松了口氣。
此次搶救,多學科團隊 “提前到位、同步聯動”,還突破血清過敏技術難題,秦奶奶因及時排毒和抗毒治療,進而阻止了嚴重的臟器功能損傷的發生。
關懷備至 解決患者后顧之憂
救治中,醫護團隊發現秦奶奶的特殊困境:子女均在外地務工,家中只有 16 歲孫女留守。因擔心孫女和治療費用,秦奶奶要求提前出院。
“您放心治病,手續我們來辦!” 管床醫生張任一邊實時與外地家屬電話溝通病情,一邊主動幫秦奶奶準備材料,協助申請意外傷害保險。
“我不識字,到醫院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這次啥都不用跑,醫生幫我把手續全辦好了。” 治愈出院當天,秦奶奶握著醫護人員的手反復道謝。這份 “超出醫療本身” 的關懷,讓這場緊急救治增添了幾分溫暖底色。
國藥東風總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陳華茜提醒市民,戶外遭遇蛇咬傷需牢記 “五步急救法”:
一,保持冷靜,禁止奔跑
奔跑會加速血液循環,導致蛇毒擴散更快,應緩慢移動至安全區域;
二,正確排毒液
可在傷口近心端(靠近心臟一側)輕輕擠壓傷口的周圍,排出少量毒液,切勿用力揉搓或用口吸吮(避免施救者中毒);
三,快速就醫,留存 “線索”
立即撥打 120,盡可能記住蛇的顏色、斑紋(如蝮蛇多為灰褐色帶斑紋),便于醫生快速匹配相應血清;
四,配合專業治療
到院后需嚴格遵醫囑完成過敏試驗,若出現抗蛇毒血清過敏,具備條件的醫院可通過脫敏注射保障用藥安全,切勿因擔心過敏拒絕治療;、
五,做好戶外防護
田間勞作、郊外游玩時,建議穿長袖長褲、戴手套,避開草叢、亂石堆、溪畔等蛇類棲息地,隨身攜帶蛇藥(僅作應急,不能替代抗蛇毒血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