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紫祥 丁勇 張凱宏)“農碼溯”為‘丹江魚’提供了‘電子身份證’,食品質量安全和水產收購數量、金額、農戶信息、運輸車輛軌跡等信息等溯源信息‘碼’上可見。”丹江口市潤森水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玉舉起手機掃描“臻魚軒”速凍生態魚頭產品包裝箱上粘貼的二維碼,指著屏幕上彈出的“商品原產地·湖北丹江口”等信息介紹說。
丹江口是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漁業資源豐富且優質,水產加工企業眾多。當地稅務部門在管理服務水產加工行業時發現,企業存在購進原材料溯源查驗難、自開農產品收購發票不規范、涉稅風險疑點較多等問題。
“以往在收購旺季,我們進、出貨量比較大,財務人員需要加班加點的手工錄入農戶信息,容易產生因開票信息錯誤而引發的涉稅風險。”丹江口市潤森水產品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張敏坦言。
聚焦水產加工企業所反映的經營痛點,丹江口市稅務部門堅持“有解思維”,實地走訪調研全市8家水產加工企業,厘清原料購進備案查驗、生產能耗匹配、銷售溯源管理“三個環節”,創新構建“收購、支付、賦碼、溯源”的全鏈條數字化閉環管理服務體系。在前端,搭建農戶信息、收購信息資源庫,將貨車入場、魚貨過磅、轉賬支付、自動賦碼“一體化”集成;在中端,采購、運輸、加工、倉儲等環節數據,生成產品周期唯一可溯源二維碼,推動“丹魚到戶”全過程透明可視。在末端,精準抓取企業購、產、銷數據,科學比對、篩選涉稅疑點,同步推送預警提醒與優惠政策,實現“來源可溯、去向可追、風險可控”。
據了解,全市已有3家水產加工企業上線“易農云”系統。在“農碼溯”試點推廣工作中,該局還編制了《“易農云”平臺操作手冊》,組織3批次專題培訓,幫助企業掃清系統操作“盲點”;組織服務專班“一對一”上門輔導企業開展信息歸集、數據賦碼及風險自查12戶次,督促企業規范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1600余份,精準推送水產加工行業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政策5戶次。
“我們以水產加工行業為試點,通過構建‘稅收+數字溯源’新模型,邁出了‘農碼溯’推廣運用的第一步,為將更多農產品加工企業納入試點積累了經驗,推動實現農產品加工行業稅收規范化管理。”丹江口市稅務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動與農業、市監、商務、銀行等部門建立數據共享機制,打造‘稅收服務+質量溯源+品牌建設+金融服務’四位一體的助農模式,服務全市加快建成全國綠色農產品輸出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