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崔馨)“以前只知道紅薯能填肚子,現在葉子能炒菜、果實能制粉,咱們這‘土疙瘩’里長出的寶貝,硬是讓日子越過越紅火!”在關防鄉總兵溝村的紅薯田里,村民陳山森一邊采收鮮嫩的紅薯葉,一邊笑著說道。如今的關防鄉,紅薯早已不是單一的糧食作物,而是渾身是寶的“致富密碼”,從田間到餐桌,解鎖出滿滿煙火氣與新商機。
走進關防鄉的連片紅薯種植地,翠綠的藤蔓順著田壟鋪展,隨手掐下一片紅薯葉,鮮嫩得能掐出水。“這葉子可不是野菜,現在是城里餐館搶著要的‘香餑餑’!”鄉農業服務站站長孫英明介紹,當地農戶摸索出多種紅薯葉吃法——熗炒紅薯葉最是家常,熱油下鍋快速翻炒1分鐘,撒上少許鹽和蒜末,清香瞬間迸發,脆嫩口感成了“下飯神器”;紅薯葉菜窩頭則更顯質樸,將葉子切碎后與玉米粉、面粉按比例揉勻,上鍋蒸熟,粗糧的綿密搭配菜葉的清新,不少游客吃完還會打包,想把鄉村味道帶回家。

待采摘的紅薯葉。通訊員 供圖
除了葉子受青睞,紅薯果實的“變身”同樣豐富。在鄉內的粉條加工車間,新鮮紅薯經過清洗、粉碎、過濾、晾曬,變成了雪白的紅薯淀粉,再加工成爽滑筋道的紅薯粉條,泡發后燉肉、涼拌皆可;部分紅薯則經過切片、烘烤,制成香甜有嚼勁的紅薯干,可以銷往全國各地。“以前紅薯吃不完容易壞,現在加工成干貨、粉條,保質期長了,收益也翻了番。”加工車間負責人說,僅去年下半年,該廠就加工紅薯100噸,產出紅薯粉條10余噸,帶動周邊20余戶農戶穩定就業。
近年來,關防鄉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充分發揮土地和氣候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紅薯、冷水米、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產業,從傳統農耕到現代農藝,從單打獨斗到規模經營,關防鄉紅薯產業的蓬勃發展,正是山區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下一步,關防鄉還將繼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紅薯產業發展活力,大力提升產品附加值,讓“土疙瘩”真正變成鄉村振興的“金豆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