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華棟、李鎮海)近年來,十堰市積極探索創新古樹保護機制,通過強化數字賦能、健全聯動體系、推動共建共享等措施,實現古樹保護智能化、精細化、社會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古樹7005株,其中一級古樹469株、二級古樹1453株、三級古樹5083株,超過三分之一的古樹樹齡在300年以上。
數字賦能推動“古樹智管”。在全市范圍內全面開展古樹資源核查和健康監測,對現存古樹的樹種、位置、樹齡、樹高、胸徑、冠幅、生長勢、立地條件、生長勢及保護現狀等信息進行摸排核實,全市7005株古樹均建立電子檔案,實現“身份證、戶口本、病歷卡”等信息“一樹一檔”。針對每株古樹的生長狀況和立地環境,制定并實施“一樹一策”科學管護和復壯方案,聘請具有古樹保護技術資質的第三方,采取地上環境綜合治理、地下土壤改良、有害生物防治、樹洞防腐修補、樹體支撐加固等措施,已復壯修復古樹100余株。
機制創新推動“古樹細管”。以林長制為抓手,探索“林長+河湖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五長聯動機制,建立檢察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銜接制度,建成生態警務室11個,推動部門聯動、齊抓共管。市中級人民法院及竹溪縣、房縣等地法院相繼發布司法保護令,對楠木寨楠木古樹群、化龍堰鎮鴛鴦古柏等重點古樹群實施司法保護。房縣、張灣區等地在全省率先探索古樹致害保險,129株古樹獲專項保險保障,保額達253.8萬元。通過林長統籌協調、司法強力保障、保險參與風險分擔,構建了林長統籌、司法護航、保險兜底的精細化治理新格局。
共建共享推動“古樹眾管”。深挖古樹文化,在市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老母荒森林公園建設古樹及生物多樣性科普宣傳長廊,在茅箭區浪溪村、卡子村開展古樹公園試點,并組建專班、精心編撰《武當古木》,營造全社會共同守護古樹的良好氛圍。以全球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為契機,結合“古樹名木保護宣傳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重點節點,廣泛開展古樹科普宣傳活動,累計發放宣傳手冊上萬份,在共建共享中守護城市“綠色鄉愁”。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