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鄒景根、徐光意、章鵬)秋分至,豐收始。9月21日,鄖西縣店子鎮大壩塘金燦燦的稻田里,該縣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正式啟幕,吸引了鄂陜周邊游客、商戶、村民等3000余人參加。

豐收節文藝演出現場。 徐光意 攝
據了解,此次活動以“慶農業豐收?享美好生活”為主題,是鄖西縣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主會場。本次活動由鄖西縣農業農村局、店子鎮人民政府主辦,集文化展演、農耕體驗、產品展銷于一體,既是地方農業成果的“全景展”,更是鄉村振興的“活力秀”。
田野為舞臺,稻田為背景。《豐收中國》的歌聲瞬間將人氣聚攏起來。鏗鏘有力的腰鼓舞《張燈結彩》以激昂的節奏拉開豐收節序幕,鄖西三弦《織女回鄉》、戲曲聯唱《梨園情》、傣族舞《水之靈》等文藝演出輪番上演,歌伴舞《在希望的田野上》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舞者彩衣翩躚,歌聲繞著稻浪飄遠,群眾在豐收的喜悅中,盡情享受這場充滿鄉土氣息的文化大餐。

“農事競賽”頒獎現場。 徐光意 攝
農耕趣味賽事如期“開鑼”,“農事場”變身“競技場”。割稻比賽的哨聲一響,6位村民彎腰揮鐮,“唰唰”聲里,金黃的稻稈應聲倒下。經過激烈角逐,最終,來自店子鎮七里溝村的郭正紅組以10分鐘收割43.2公斤稻谷的成績奪冠,“種了一輩子田,今兒個靠‘老本行’拿了獎,值得!”捧著獎品,老郭笑得眼角漾起了皺紋。不遠處的水稻品種評鑒區,評委們通過看光澤、聞香味、品口感,最終由“天河緣”出品的“太優兩香4”“太優兩香5”2個品種成為最受歡迎的稻米品種。
傳統與科技的“對話”成了全場的“新看點”。在傳統農耕區,藏著幾代人的農耕記憶的犁耙、鋤頭、鎬頭等農具,木柄磨得發亮,老農人熱情地向大家介紹它們的用處。在現代農機裝備區,收割、耕地、脫粒等農具旁圍滿了群眾。“這個手扶小型收割機適合咱這兒的坡地,一天能收割15畝稻子,比10個人工還快!”農戶們湊上前,有的摸機身、有的拍視頻,對現代科技充滿興趣。

稻田邊的稻草人吸引游客打卡拍照。 徐光意 攝
“我專門帶著孩子來體驗農事的樂趣,品嘗農家菜的風味,讓他們在豐收節里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來自十堰市區的游客張林說,這個豐收節辦得非常熱鬧,游客的參與度非常高,孩子也有很多收獲。
鄉村集市也是一片歡騰,香菇、核桃、蜂蜜、萬風糧油等展位前顧客不斷。“在鄉村集市購買農特產品才有意思,我購買了臘肉、大米等農特產品,后備箱都裝滿了。”游客張元華說,遠在深圳的朋友看到朋友圈后非常羨慕,現場還幫他下了幾單。據統計,本次豐收節期間,農特產品展銷、特色小吃及餐飲住宿等綜合收入近100余萬元,參與活動的農戶戶均增收超過5000元。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人看見店子鎮的農業活力、鄉村魅力,讓農民的腰包更鼓,讓鄉村振興的步子更穩!”店子鎮黨委書記張泉水介紹,該鎮深入踐行“千萬工程”經驗,農業產業蓬勃發展,“六大”產業鏈持續壯大,中藥材種植面積穩步擴展,馬頭山羊、煙葉、油橄欖等特色產業正穩步推進。

店子鎮大壩塘村金燦燦的稻田。 徐光意 攝
近年來,鄖西縣錨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全省綠色有機農產品輸出地目標,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農業農村發展保持了良好勢頭。馬頭山羊種源保護、食用菌生產加工、名優水產苗種繁育、“菜籃子”供應、“鄖七味”道地藥材(藥膳)生產加工“五大基地”加快建設,誠友公司正全力沖刺全市首家過十億的農業企業。“天河水鄉·七夕畫廊”入選全省首批和美鄉村樣板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